第一卷 第13章 装配细节-《重回70为国铸剑,开局爆改59式》


    第(2/3)页

    李国栋和庞清泉紧张得手心冒汗。他们感觉自己不像是在接受审查,更像是在被解剖。厂长的每一个问题,都精准地打在最关键的工艺节点上。

    杜宇泽反而最平静。他知道,这些对于周振华这种级别的人物来说,只是开胃菜。真正的考验,还没来。

    果然,周振华检查完发动机,直起了身子。他没有做出任何评价,而是缓缓走向那个被帆布覆盖的庞然大物。

    他抓住帆布的一角,猛地一扯。

    “哗啦——”

    帆布滑落,露出了下面一架银灰色的歼5战斗机。机身上的八一军徽在昏暗的光线里,依然鲜艳。

    这架飞机,是207车间留下的最后遗产。一架因为故障而停飞,等待维修判定的飞机。

    周振华的手掌,轻轻抚摸着冰冷的机身。他绕着飞机走了一圈,最后停在了左侧机翼下方。

    他突然回头,看向杜宇泽。

    “我听说,你说它左翼大梁有内部裂纹?”

    庞清泉的大脑“嗡”的一声。他想起来了,杜宇泽之前确实提过一嘴,但他当时只当是年轻人的胡言乱语。这种内部结构损伤,不用大型探伤设备,谁能看得出来?

    李国栋也皱起了眉。他也不信。

    周振华的语气很平淡,但杜宇泽能听出里面的陷阱。这不是疑问,是质问。

    “证据呢?”周振华继续说,“空口无凭。在工程领域,没有证据的断言,就是臆测,是最大的不负责任。”

    “有证据。”

    杜宇泽的回答,让李国栋和庞清泉都愣住了。

    他走向车间的角落,那里堆放着一堆废弃的零件和工具。他弯下腰,从一堆油布下,拖出来一个看起来笨重无比的金属箱子,还有一个配套的支架。

    “这是……”庞清泉认出来了,“五十年代的便携式X光机?这东西还能用?”

    这玩意儿就是个老古董,辐射剂量大,成像模糊,早就被淘汰了。

    杜宇泽没有回答,他熟练地接上电源,将机器推到歼5的机翼下方。

    【系统辅助:裂纹坐标(11.3, 45.7, 8.9),建议曝光参数:75kV, 5mA, 120s】

    杜宇泽的脑中闪过一行数据。他调整着机器上的旋钮,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得像是重复了千百遍。

    “庞哥,帮我把暗盒放到机翼上面,对准这个位置。”杜宇泽指着机翼上方的一个点。

    庞清泉虽然满心疑虑,但还是爬上梯子,按照杜宇泽的指示放好了X光底片暗盒。

    “厂长,李哥,退后一点。”杜宇泽提醒道。

    他按下了启动按钮。

    老旧的机器发出了“嗡嗡”的电流声,在空旷的车间里回荡。

    两分钟后,曝光结束。

    杜宇泽取下暗盒,走进了旁边一间挂着黑布帘的小隔间。那是过去临时冲洗照片用的简易暗室。

    等待的时间,每一秒都无比漫长。

    李国栋和庞清泉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周振华则背着手,看着那架歼5,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