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9章 薅羊毛是讲究科学的(第二更,求订阅)-《回到过去做财阀》


    第(2/3)页

    “公派留学名单公布了!上面有我的名字——南洋大学!”

    针线筐“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母亲的手悬在半空,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话。就在这时,隔壁传来金大婶的惊呼:

    “天啊!必东要去SEA了?”

    仿佛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消息瞬间在双门洞荡开。

    不到十分钟,狭小的屋子里挤满了邻居。几个半大孩子挤在门口,眼睛瞪得溜圆——在他们眼中,能去SEA的赵必东简直比电视里的超级英雄还要了不起。

    “看见没有?”

    五金店的张老板按着儿子的后脑勺,说道:

    “必东哥不光考上汉城大学,现在还要去SEA读书!你以后要是能有他一半出息……”

    赵必东站在屋子中央,接受着众人的恭喜,孩子们看着他的时候,目光中也充满了崇拜。他突然意识到,从今天起,他不仅是双门洞的骄傲,更将成为这些孩子们望向远方的一扇窗。

    一周后,当赵必东踏上大韩航空的C717班机时,他只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这架腾空而起的飞机,即将冲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夜航飞机穿过云层,机舱内灯光调暗,乘客们昏昏欲睡。赵必东却紧贴着舷窗,额头抵在冰凉的玻璃上,眼睛一眨不眨地望向下方。

    突然,一片璀璨的金色光海在云层尽头浮现。

    “先生们、女士们,我们即将降落在长安国际机场……”

    广播声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赵必东的呼吸在窗玻璃上晕开一片白雾,他急忙用手擦去。下方的城市正以惊人的方式展开——无数条流动的光带交织成网,那是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高耸的摩天大楼像一根根发光的水晶柱,顶端闪烁着红色的航空警示灯;商业区的霓虹招牌连成一片五彩斑斓的海洋。

    “这……这就是长安吗……”

    他喃喃自语,声音淹没在引擎的轰鸣中。在汉城,夜晚只有零星的灯火,最繁华的明洞也不过是几盏昏黄的路灯,而且最近几年,韩国一直在实施限电,通过居民生活节电,把电力尽可能的用于工业生产。

    而眼前这片望不到尽头的灯海,每一盏灯都在表明着这个国家的富足与强大。

    飞机开始下降,那些光点渐渐拉长成线,又变成清晰的街道轮廓。赵必东看到住宅区整齐排列的房屋,每一栋都亮着温暖的灯光;看到巨大的停车场里,数以百计的汽车反射着月光;看到远处的海面上,货轮的灯火像散落的珍珠。

    高速公路的车流像被谁打翻的液态黄金,比《007之金刚钻》里的赌城镜头还要奢侈千万倍。

    所有的一切都比他曾经在电影中看过的更加繁华,更加耀眼。

    这就是他们——所有韩国人梦想的地方。

    终于飞机降落了,在飞机降落后,在走出机舱,走进登机桥时,赵必东瞪大了眼睛。明亮的灯光下,金属通道闪烁着冷冽的光芒,脚下的地面平整得没有一丝凹凸。他不由自主放慢脚步,看着周围的一切——这简直像是走进了科幻电影。

    候机大厅更是让他震撼得说不出话。高耸的穹顶下,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着航班信息,光滑的大理石地面映出他局促的身影。穿着时髦的旅客推着带轮子的行李箱匆匆走过,广播里传来清晰悦耳的英语。

    赵必东站在原地转了一圈,感觉脖子都要仰断了才能看到天花板——这哪里是机场,分明是一座宫殿!

    顺着指示牌走向地铁站的路上,他的眼睛一刻不停地记录着所见的一切:自动开关的玻璃门、闪闪发光的不锈钢扶手、干净得能照出人影的地砖。当列车无声地滑进站台时,赵必东差点惊叫出声——没有刺耳的刹车声,没有呛人的煤烟味,只有平稳得让人察觉不到的停顿。

    车厢里,他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城市灯火,第一次真切地意识到:这就是发达国家。

    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发达的,即便是地铁于大山间穿行的时候,漆黑的大山仍然让他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终于,地铁抵达了南洋大学站,在赵必东走出站台的时候,看着站台上写着的“南洋大学”。

    此刻,赵必东甚至有一种想要流泪的冲动,这是他十几年来的梦想,现在梦想突然变得无比真实。

    就这样,他缓步走出了地铁站,晚上九点的南洋大学内,依然是灯火通明,尽管这里的学生有一些人受嬉皮士的影响留着长发、穿着暴露,但是他们在学业上仍然是极其认真的。

    在图书馆、在教室以及实验室,永远都坐满了学生,当然,在校园里也有一些学生,他们三五成群或坐在那里聊着天,或讨论着问题,当然,还有一些人在运动场上运动。

    就在赵必东好奇的打量着这一切时,有人走了过来,问道:

    “你是韩国人?”

    手中抱着一迭书的宋志勇打量着这个拎着行李包的家伙——行李包上甚至还写着“汉城大学”,这肯定是当年他们入校军训时发的行李包。

    看着他一脸茫然的模样,作为同胞的他。还是决定来帮个忙。

    “是的,学长您也是韩国人?”

    “是的,我叫宋志勇,在读本科!”

    宋志勇之所以强调自己是本科,是因为能到南洋读本科的韩国人并不多,只有几百人而已,比考汉城大学还要困难。

    “哎呀,学长可真了不起啊。”

    对,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宋志勇说道:

    “你是哪所大学过来的?什么专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