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正好,我来这里除了一些国际合作事务之外,还有一件事,正想向你这个掸邦通了解一下,我们一边走一边说……” 在SEA虽然大家说话的语气都很委婉,但是谈事情的时候,从来都是非常直接的,赵佩琦一上来,就直接了当的问道: “方处长,你觉得掸邦未来的发展潜力怎么样?它有可能迈入中等发达国家标准的门槛吗?” 中等发达国家标准。 这年产的产业规划会议上,阁下指出的一个标准,按照阁下的要求,用四年时间,通过继续推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让包括掸邦在内的“南洋经济圈”成员国都达到并且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标准,也就是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000美元以上,而去年SEA也不过刚刚达到高收入国家门槛——人均国民收入超过4000美元。 而在所有成员国中,掸邦的难度最大,当然,实现也不困难,毕竟,去年他们的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达到1098美元,次逊于暹罗的1185美元。 而这还是建立在“石油危机”的影响下,不过今年大家伙的经济都不好,高价的石油,对全世界各国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 但是经济总是要发展的。 “这……” 面对赵常务的询问,方景仁立即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直接回答道: “常务,众所周知,掸邦发展最大的难题,并不仅仅因为其地处内陆,没有出海口,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掸邦高原占全区80%,交通成本是平原地区的3-5倍,从新安驶出的货车到腊戍的运费比到曼谷还高。”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聊着掸邦地形对其的经济发展限制,土地资源有限,高原地形的发展限制,这些都是现实问题,而且看起来几乎是无解的。 毕竟,交通条件是先天不足的问题,就掸邦的高原地形来说,这种先天不足最终会制约他的经济发展。 当然这也是赵佩琦最为头疼的根本原因。 先天不足的地形限制又该如何克服呢? 如果克服不了这一点,那么又怎么可能能够实现当地经济的发展呢? 如果当地的经济无法得到真正的发展,那么,他又怎么可能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呢? 他会不会成为南阳经济圈里的垫底,或者累赘,这些都是问题。 赵佩琪就这样一边点头,一边听着方景仁的介绍。 “所以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国际开发署对当地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如何改善其交通上,因为新安距离湄公河不远,所以,我们首先修建了通往湄公河的高速公路。 利用高速公路将集装箱运往湄公河岸的港口,再使用内河货船将其运往暹罗北部,经铁路运往曼谷,再出口海外……” 因为在当地待了10年,所以方景仁对于当地的交通建设以及产业开发都是非常了解的。 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是sEA援助的重点对象,正是靠着国际开发署提供的政府援助开发贷款,使得当地的高速公路以及铁路建设才会不断的加快。 但是,作为一个在充足的10年老干将,方景仁是非常了解那里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什么地方。 “……虽然现在新安到曼谷的铁路已经修通,但是众所周知,伴随着集装箱的出现,铁路的运输优势,已经是昨日黄花,世界已经被集装箱所改变,全世界所有的经济体以及经济重镇都将转向沿海或者沿江可通航区域!” 接着方景仁又直接说出了他的判断: “从这一点上来说,掸邦的经济几乎没有发展前途……”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