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口碑(1)-《纽约1995》


    第(3/3)页

    在北美的25个大城市中,一共有35到45个CinemaScore调查团队。

    每个星期五,在随机选择的五个城市中,CinemaScore的工作人员会守在开幕新片的影院门口,向刚刚观影结束的观众递上一张小调查卡。

    卡片询问电影观众的年龄、性别、以及对刚看完的电影的评级,包括五个选项“A”、“B”、“C”、“D”或“F”,他们为什么选择观看这部电影,观影感受如何,以及他们认为这部电影是否和其营销的内容相匹配。

    时间回到几天前的11月1日,由于有两部新片同时大规模开画,CinemaScore的院线市场调查专员早早就散布在影院里面,等待着首批观众离开放映厅,届时他们将递上调查表,完成调查表的观众,还能得到赠送的小礼物。

    罗尼就是一位CinemaScore的院线市场调查专员,他工作的地点是密尔沃基。

    就在几分钟前,他和同事们刚刚从放映时间较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观众手中收回了三十多张调查卡。

    简单浏览了一下这些调查卡,填写“A”的大多是年轻的女孩子,和她们同行的男生则大多勾选了“D”和“F”,偶然几个看起来年过三十的观众,也大多选择了“D”。

    按照带自己入行的沙克曼经理的话来说,这部电影缺乏最典型的“B”和“C”。

    沙克曼有一套调查理论,他认为“B”和“C”才是观众深思熟虑的选择,最为客观,“B”就是“好”,“C”就是不好。

    大部分情况下,他只要数这两个字母就能判断一部电影是否成功,而且准确率极高。

    刚休息没多久,《恶人传》的观众们也退场了。

    罗尼听见放映厅里传来了说唱音乐,身体便不自觉地想要随着隐约扭动起来,罗尼费了好大力气才压抑住来自DNA的本能,投入到工作之中。

    “这部电影的音乐好Cool,等周二打折,我一定要去看看……”罗尼心想。

    观众们填写《恶人传》的调查表,耗费的时间要比刚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要多。几乎每个人都在观影感受里写了很多字。

    这并不常见!

    罗尼非常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影片,能够让大家都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