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公子英明!” 军仓赵坚还能理解,义仓、常平仓可谓是一大创举,赵坚这话虽然有拍马屁的成分,心中属实有些佩服。 “另外我要说的是,对风犬人当以怀柔、安抚为主,不宜直接贬为奴隶,更不可卖给奴隶商人。”唐景说。 冷兵器时代, 英明的君主都会视人口为财富,只有短视的君主才会视人口为负担。 “不卖,那,庭山也安置不下啊。”赵坚属实不解。 七万多人呢, 又都是拖家带口的。 关键还有灭族之仇,真要将这帮子风犬人留在庭山,指不定闹出什么事来。就现在,有军队看着,难民营每天都有打架斗殴致死的。 犬夷民风彪悍,可不是说说而已。 “谁说安置不下。”唐景却是成算在胸,“庭山这么大,有的是无人开垦的荒地,将这些风犬人组织起来,便能建起一座又一座的新村。” 更妙的是,以风犬部落新开垦耕地情况推算,这些风犬人对农耕并非一无所知,也不用手把手的去教。 “可那些荒地远离河道,灌溉困难,风犬人即便被迫去了,怕也很难活不下来,倒不如卖了了事。”赵坚难得坚持己见,主要还是觉得这事太难搞了。 冷兵器时代缺的不是地,而是适合耕作的土地。 一则没有化肥,稍微贫瘠一点的土地,粮食产量就要大打折扣。 二则没有先进的水利设施,农田基本分布在河道周边,稍远一点,就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筑水渠,引水灌溉。 以古代的生产力水平,随便修建一条水渠,那都是超级工程。 而那些离河道太近的农田,一旦发大水,河水暴涨,万顷良田瞬间就将化为泽国,颗粒无收不说,甚至还可能河流改道,农田彻底被毁。 真正的靠天吃饭。 “谁说荒地就吃不饱?我自有办法。”唐景高深莫测。 他手中的利器便是唐薯,相较粟米,唐薯种植相对粗放,产量高,对土地肥力、水源等要求却没那么高。 最是适合大规模推广种植。 正琢磨呢,仲熊来报:“公子,春官羲仲到了。” “来的正好,请他进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