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8章 食堂内超前的卫生体系-《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2/3)页

    他说‘吃不好、喝不净,人就没力气,更没精神搞建设’。

    这红砖食堂是他来了之后,带着我们第一批修建的永久设施之一。

    要求所有饮用水必须烧开,凉白开全天供应,餐具必须按步骤清洗,食堂地面、灶台每日收工后必须彻底清扫。

    陈书记还让郑教授帮忙改进了灶膛,更省燃料,才能保证热水不断。

    慕白同志,也来看过,说等咱们地下的‘那个东西’稳定产出后,分离出来的天然气就是一种顶好、顶干净的燃料,

    点起来没黑烟,到时候咱们食堂的燃料就更不缺、更好了。

    陈书记的眼光,总是看得比我们远好几步。”

    “慕白同志?”林慕雪捕捉到这个陌生的名字,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

    她敏锐地察觉到,这个营地不仅有一个思想超前的总指挥,还汇聚了不同领域的顶尖人才。

    “对,陈书记请来的专家,曾经也是国外留学回来的高知识人才,主要负责化工提炼那块,是郑副厅长郑春秋教授的得意门生。”

    他简单解释了一句,没有深谈,毕竟石油相关事宜尚属机密。

    张铭和刘芸等人闻言,脸上惊讶之色更浓。

    他们原本以为这只是个条件艰苦的突击性工地,没想到在生活保障和卫生管理上,竟有如此系统、

    超前且不断优化的规划和投入,其领导者展现出的远见和执行力,以及对“人”的关怀,都远超他们的预期。

    刘芸护士长随即仔细检查了餐具和储存的食材,惊讶地发现米面袋子都垫高了,还发现了少量用来吸潮的石灰包。

    “太细致了,”她感叹道,“这些细节,没有超前的卫生观念根本想不到。”

    林慕雪没有说话,她缓步走过一个个区域,手指轻轻拂过光洁的灶台边缘,目光扫过那些冒着热气的汤桶和标注清晰的凉白开罐子,最后落在那块写着清洗步骤的木牌上。

    她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之前准备记录的诸多“隐患”似乎无从下笔。

    最终,她在这一页的顶端郑重地写下一行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