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考试后,王夫之亲自带着,已经迟到了一月之久的孙山,来到了他所在的班级。 时局虽然越发的混乱,可是,作为帝国四大书院之一的船山书院,依然是学子成群。 千百年来的读书唯上论,使得帝国内上上下下,都将读书视为唯一的出路。 当然,权贵之族内心不这么认同。 但是,有一身学识和一身读书人的皮囊,无疑会更加容易融入帝国的官场。 船山书院总学生人数在2000人左右,分为初,中,高三个学习阶层。 然后,每个阶层,又细分甲乙丙丁数个班级。 这相当于千年之后的初中,高中,大学。 也相对应这个世界童生班,秀才班和举人班。 孙山被分配到中级乙一班,班上学子共五十人。 基本上都是已经学习了二三年,岁数在二十以上,后年就可能参与乡试的成年秀才。 而已经上了一个月学的张玉良,则分配在丙二班。 所以,当他目睹着山长王夫之,亲自带着孙山前往丙一班时,再次受到点小小的打击。 这不论是从班级,还是王山长的亲自带领,都说明孙山的学识,远远的超过了自己。 并且,极可能已经投入到王山长的门下。 成为,他的入门弟子。 而王夫之之所以这么做,也有他自己的私心。 能收到一个孙山这么样,将来注定会大发光芒的学生。 无疑,是每一个师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梦寐以求的幸事。 这师长的学生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 学子们需要从师长那吸取知识,学会做人,同时,更想得到师长的帮助,打开自己的科举和官场上的上升之路。 而师长们,同样需要优异学子的加持,好让自己的名誉更旺,桃李满天下。 至于将来他们毕业之后,将来是为官还是在一方成为富绅,就看个人努力了。 就王夫之这样,本身就是学术惊人的儒学巨匠,再加之几十年有执教,手中培养的学生,简直多如过江之鲫。 自然而然,慢慢以他为中心,形成了一股横跨官场和商贾的庞大势力。 “青山,这是今日入学的孙山,以后就在你们丙一班攻读,希望你用心的带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