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对姐弟,还真挺像。 面对某些事物上,很容易走到偏激且极端的路子,大概和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 明月真人冷不丁地开口说道:“苏掌教,你已经有些入魔了。” “贫道能看得出来,你心里应该是在想,作为真武山的掌教,就应该把当初‘张白论道’的颜面给找回来。” “但你忘了,这不是你应该做的事,你是后来者,前人之事,望尘莫及。” 沈玉泽对此,感同身受。 前人所造成的不足,以至于后来者要来弥补。 先帝沈明贤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张白论道,的确是白掌教输了。” “可张天师没有用任何阴损手段,从论道再到武道,都是堂堂正正赢的。” “那是白问道的不足,而不是你的不足,你也不应该将此事耿耿于怀。” “你是你,白问道是白问道。” 明月真人的经书没有白读,当即指出了苏申义心境中的问题。 旁人没什么好嘲笑的。 生在世上,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心境上的坎,也很容易让心境迷失,需要时间和契机才能够走出来。 也许,一辈子都走不出来。 若是不及时点明,苏申义可能会执拗下去。 现在潜意识是在认为,只要不断战胜天师府门人,迟早有一天,能让真武山重登玄门魁首的位置。 这样才对得起掌教之位,才对得起师尊白问道! 苏申义似乎认识到心境中的偏差。 明月真人和善一笑。 “苏掌教,你大可问一问自己,即便今日战胜了贫道,乃至于杀了贫道,真就能让真武山重新凌驾在天师府头上么?” “未必吧。” “要想做到此事,你一个人可不行,得看整个真武山。 一个宗门的兴盛,往往不是从个体上体现。 天师府也好,真武山也罢,能够稳居江湖潮头,哪里是靠着张瓷和白问道呢。 是数以千计的弟子们都在下苦功。 几十年前的张白论道,不过是一个转变的契机。 因为除了张瓷之外,还有许多天师府门人开始涌现,而从整体来看,确确实实是要强于真武山。 苏申义面露羞愧。 好在,他没有他姐那么傲娇。 “贫道受教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