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那想来,等书册售卖出去,应该也不至于被读者吐槽粗制滥造? 但是,现在就有一个问题. 书册印刷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有关于图书的推广和宣发 这,应该怎么解决? 有句老话说得好,正所谓—— “酒香也怕巷子深!” 传统文学大家,之所以他们写的书,会普遍受到读者欢迎以及市场认可。 其一,是因为书的内容的确是写得好。 其二,也是非常之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因为他们本身就非常之有名气! 随便举一个例子。 一位天才新人作者,写作水平达到8分的书。 和刘震云老师的随意之作,写作水平仅仅只有6分的随笔。 尽管,前者的质量远大于后者,可是一旦这两册书同时在市场上售卖—— 那恐怕后者的销量会远远大于前者? 至于说为什么? 【刘震云】这三个字就是销量保障! 从读者的角度来出发,在去到书店买书的时候,你会选择一位毫无名气的新人作者还是选择一位已经在传统名气闯出不菲声誉的文坛大家? 这结果,恐怕很显而易见? 买一册正版书,少说也要三四十块,谁愿意花三四十块去支持一位听都没听说过的新人作者? 有这个闲钱,买两斤排骨回家炖汤吃,它不香吗? 如果,不想出现这种好书无人问津的情况,那一本书的推广和宣发—— 这,就非常之重要! 如果说,一本书的前期推广和宣发做得好,哪怕这本书写的再烂,质量再怎么不堪入目 那它的销量应该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君不见《小时代》都曾有过畅销千万册的辉煌战绩? 君不见《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都曾有过一周销售百万册的恐怖销量? 不去评价这两本书究竟写得如何,但从营销推广的角度来说,这两本书在销售之前的推广和宣发—— 那可谓是做到了极致! 虽然,江海现在明面上的代表作的确是有一本《人间失格》,但他可不会认为仅凭一本《人间失格》就能让国内的读者认可他,并且为他的新书《许三观卖血记》买单. 正当江海思索着,应该做点儿什么,才能打破眼前的僵局之时。 突然,身后传来的几道怒吼,直接就令得江海神经紧绷: “雨夜,你怎么忧心忡忡的?是心情不好吗?” “雨夜,你踏马给我站住!你要是再装没听见——” “我可就要动手了!” 听闻这声音的江海,顿感心头一紧: “这人叫我雨夜,而不是叫我江海,难不成.” “我特么身份暴露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