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被闲置的成果-《从鸿蒙系统开始升级世界》


    第(2/3)页

    “这个是树干固定器,防止大风刮倒树木...”

    “这是总控室,装有空调,值班人员可以在这里监控液体数据...”

    “......”

    “这一套设备就是经过简化过的,我在这里试验了6年,成材了两批,木材质量优良,种植期缩短将近一半,化肥投放量减少1/3,不过整套设备还是偏贵,而且可维护性差,还是没有达到可推广的水平。”

    朱教授向两人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成果,还把遇到的困难,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都毫无保留的说了出来。

    “朱教授,这个营养配比池能不能分成3个?等营养液在里面彻底稳定后再打开进行补液,一个补液、一个备份、一个配液,这样就能保证营养液的稳定性,也有时间去检测营养液数据,防止出现太大偏差,造成烧根等严重后果。”

    “对哦...你这个建议很好!”

    “还有这个总控室,能不能也撤掉,把所有功能都集中到一台手机上,通过4G网络就能完成数据采集,这样又能减少一笔投入。”

    “小吴,我觉得你想得太简单了,不过,如果能够实现,费用确实可以减少1/3,不过值班人员还是需要的,要不然没有人做化验,营养液会出问题的。”

    “也就是说,还需要研发一套,自动化验的设备,来替代化验员,这个项目才能够实现智能化。”

    “你说得对,化验是关键核心,可是化验员不好找啊,现在的年轻人,谁愿意留在山旮旯里受苦呢。”

    “对了,还要研发一套专用的自动投药机,尽量做到傻瓜式,农民才能轻松上手。”

    “呵呵...要是把你说的这些都办到,这个项目就真的能成熟落地了。”

    “还有一点,这个项目并不一定要放在山上,荒废的土地、缺水的盐碱地、沙漠戈壁甚至厂房顶部,都适用。”

    “对、对、对!无土栽培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密植,可以极大的利用小块土地,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朱教授,设备部分的问题,还有我没想到的吗?”

    “还有一个最麻烦的事,供电!这里所需的设备,供电需求不统一,在用电条件良好的科研基地,不是一件难事,可一旦到了野外,就麻烦了,拉电线是很难的,太阳能发电又不能适配所有电源的需求,用柴油发电根本不现实,这个问题也是困扰项目,无法落地的硬骨头,很让人头疼啊!”

    吴皓把所有困难一一记在心里,他确认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项目,无土栽培速丰桉,这个被搁置多年的项目,只差临门一脚的功夫,就能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项目成功后还能减少污染,符合系统的绿色环保指标。

    “朱教授,这是我的名片...非常抱歉,我不是林业系统的相关工作人员,我毕业于帝都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系,希望能和你合作,购买你的专利项目,把它推广到市场上。”

    “......”

    “小吴啊,我是很想和你合作的,可是这件事情我说了不算,得先问一下科研所这边的领导...这样吧,等专家组离开之后,我跟所里的领导说一下,到时候再回复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