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渭南矿厂-《李唐之杨铭天下》
第(1/3)页
此三人的造纸方式,从选材上打动了杨铭的心。
“说说你们的选材吧”
“竹纸我早前尝试过,比一般的木制要便宜。书写上虽不如一般宣纸,但文字记录足矣。我主要想把这种方式发扬光大”使用竹子造纸的匠人说到。
“五郎,我也见到你的风格,才想到这的”
“哦,我的风格?”杨铭有点不解。
“五郎主要研发了水泥,有夯土和糯米会的情况下。还在研究,还有刚开始说的那一席话与这个竞赛。分明是想发明更便宜的纸张,对吧刘泽”
“的确,我也就多次的尝试了各种材料,最便宜的莫过于这秸秆”以秸秆为原料的匠人说到。
“不错,看清我的意图。还能造出,已经很好了。你叫什么”
“鄙人刘三”
“不错,你俩一会跟我走。这个工坊就有你负责管理了,明天会有获胜的奖励送到这里。你叫什么”
“我叫雷泽,谢东家”
最后是使用竹子造纸的匠人负责管理这个造纸坊。
杨铭带着两人到了东郊,俩人有点不清楚要做什么。
“这个我的水泥窑,怎么样”
“很好,规模很大”刘三说到。
“从第一家水泥窑到现在,城外开了不下二十家了。水泥的价格也已经不稳定了,水泥造起来简易。还这种生产的话,我必须降价才能卖出去。小规模生产工人的搬运费都快给不起了,到时候生产根本没的赚”杨铭说完停顿了一下。
“我已经停止了原料的供应,水泥工坊需要改进一下。这个地方就归你俩了”
“建造费用我来出,你们就负责生产这种纸,原料越便宜越好”
“太便宜的话写字就会洇,根本没法使用”
“谁说我要用这种纸写字了,生活用纸动不动。造大点,一定要大量的生产”
“是”俩人只能招办。
随后俩人组织人手收购干秸秆,一时间长安附近的农民以为是骗人的。都没当一回事,直到一个农民推着一大车秸秆换了一枚铜钱之后。
这才引得附近的农民推着车前往东郊换钱,反正秸秆不是拿到家里烧火用就是当肥料埋在地里。
杨铭远在渭南的石炭开采也终于建好了,据说以每月二百五十钱的工钱正在招收工人。
大量的年轻劳动力都挤进了矿场,工钱属实不少。杨铭也没搞什么休息,要是太仁慈会扰乱市场经济。
高炉也在铁矿区域建了起来,高炉的建立也是杨铭从中运作的结果。
杨铭命修兰和渭南的县令交涉过,每年会将生产的百分之五走位赋税上交。
这县令刚开始看在杨钊的面子上也不敢收取,但修兰坚持要交。也就办理了税收的证明,县令也没有把这个炼钢厂放在眼里。
杨铭在长安直接遥控着远在渭南的两个大型工厂,预计在八月初一正式开工投产。
带过去的百两皇在建造好工厂就不够了,多亏了杨钊带的皇城铺路项目。将资金填补了上,五万石的水泥杨铭直接两百五十贯的收入,除去人工和材料费用,整整赚了一百八十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