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苏紫韵看着各种部件一应俱全的机床做出评价。 眼前的机床刀架,丝杆崭新,散发出冷冽的金属光泽。 外表看去除了螺丝多一点外,和旁边的机床没有任何区别。 甚至看起来,因为崭新出厂的关系,还要干净一些。 【呵呵,机床要是只看外形那就没有不可以的了。】 【螺丝固定的机床,长见识了。】 【哈哈,远哥真是做什么都特立独行啊。】 【这机床看着还挺像那么回事的,关键还新。】 【高情商:崭新出厂,低情商:一无是处。】 看到最终成型的机床,大多数网友都已经猜到了结果。 用螺丝固定的机床,就别指望能有什么精度了。 “阿里通一下电。” 江远没看弹幕,拿起连接在电机上的插头交给阿里。 “是时候印证我的想法了!” 他的眼中透出丝丝期待。 这台机床表面看去非常粗糙,但内里并非其他人想的那么一无是处。 精密机床想要做到高精度切割,本身构造是一方面,算法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数控机床要有对应的模型和算法,来操控刀头的运行。 包括从什么角度下刀,用多大的力,刀头又如何旋转等等。 考虑到的还有定位,力的反馈,各种数据十分复杂。 这被称之为“滤波算法”的部分,就像大数据训练一样,是需要有无数数据作为支撑的。 江远个人制造,又不是机床生产厂商,也没有长期积累的算法。 所以他打从一开始,目标就很明确。 就是尽可能的完善硬件,使其能达到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好的精度。 到时候配合上华龙本身的算法,就能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华龙最好的机床精度维持在0.005mm,算法占了很大的比重,他们差的是机床本身的硬件,达不到国际顶尖的制造水平。 而江远拥有的,是无人能比,甚至机器都比不上的顶级手工活。 普通的部件打磨,根本用不了五天。 之所以这么久,是他将每一个零部件,都加工打磨到了极致。 精细程度,是连工业加工都比不了的。 现在这些经过他仔细加工的零件组合到了一起,就该是检验最终效果的时候了。 只要精度能超过寻常机器,就证明他的想法可行。 只要投入资源重新制造一番,舍弃螺丝采用一体浇铸,就可以达到华龙订单的要求! 阿里插好电,机床上的指示灯亮起。 这表示已经可以启动了。 万众瞩目之下,江远抬手按下机床一侧的按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