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另外一万斤则从今天到立夏的半个月时间销售出去,为明前茶造势。 虽然这些春茶越放越值钱,但这一次必须要把明前茶的名号打出去,打的足足的! “接下来,一是铺设销售网,在秦国的其他地方开设青石茶庄,咸阳城也可以考虑新增两家, 二是继续扩大产能,收购茶园,不过话说回来这些茶商真是学精了,一看我们青石茶庄做的好,但苦于没有炒茶的技术,就干脆待价而沽,一个比一个胃口大。” “确实啊,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依我看还是买地自己搞茶园比较有前途。” 中午,结海楼没,吴驹和老夏一边吃午饭一边交谈着,门外突然传来敲门声,随后一男子推门而入,正是负责制茶的陈荼。 “明前茶分级的事情完成了吗?”吴驹问。 “正在做,搞得差不多了。”陈荼禀报道: “目前就是根据茶叶的质量分拣,分为三个等级,一是普通明前茶,二是精品明前茶,三是珍品明前茶。” 吴驹点点头。 “那这些我们要怎么定价?什么时候上架销售?”老夏问。 “精品三天后上架,卖两千斤,定价每两十贯,珍品七天后上架,卖一千斤,定价每两二十贯。”吴驹说。 老夏和陈荼面色一凛。 “二十贯?每两?”陈荼咂舌。 这可只是一两啊,不是一斤。 “这么贵,会有人买吗?”老夏问。 “你太低估茶客的热情了。” 吴驹旋即又问:“你们俩当初不是雄心壮志,想对标无拘酒肆,那边的酒可以卖到上千贯一瓶,怎么二十贯就让你们望而却步了?” 老夏和陈荼对视一眼,轻咳两声:“这不是我们青石茶庄根基尚浅嘛,哪能跟无拘酒肆比,他们那座无虚席,每天的客流量都是数以千计的。” 吴驹起身,打了个响指:“这点你倒是说对了,不止青石茶庄,整个茶叶行业都是根基尚浅,所以我才只定了二十贯一两。” 只? 二人惊讶:“您还想继续往上升?” “当然,还是那句话,要跳脱出思维定式,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相信我,今后的茶叶行业一定会越来越好,别说几十贯一两,几百贯一两都不在话下!”吴驹铿锵有力的说。 老夏和陈荼咂舌。 “虽然听着很豪情壮志,但卖这么贵心里有点发虚啊。”老夏说。 “还有点负罪感。”陈荼说。 “负罪感?”吴驹挑眉。 “感觉有点坑。”陈荼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