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一个月一百万件肯定是绰绰有余,不过这个算法很理想,毕竟不可能之只烧茶杯,但再不济也要有几十万件。”乔晦说。 吴驹对这个产能很满意:“产出的瓷器要率先供给我们自家的产业,比如无拘酒肆、青石茶庄等等,他们对那些酒瓶、酒杯、茶壶、茶杯的需求量会很大,之后你们自己讨论一下,定个方案出来。” “是。”乔晦颔首。 “好,叫他们不要再开窑了,叫上所有老师傅,我给你们讲讲氧化焰和还原焰的区别。”吴驹拍拍屁股站了起来。 “是。” …… 不一会,一号窑炉前,一群老师傅搬着小马扎,就像小学生一样排排坐了下来。 汪鱼就是其中的一个。 其实他一开始是拒绝给人打工的。 身为一名顶级制瓷大师,以他的“咖位”和家资,也确实不需要给人打工。 不过…… 犹记得那天,咸阳的太阳十分明艳。 汪鱼从府中被朋友一把拉了出来。 “这么大热天你把我叫出来干什么。”汪鱼很是烦躁。 “去看个瓷器大作。”朋友兴奋的说。 “什么瓷器大作,你又不懂瓷器。”汪鱼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因为他这个朋友确实不懂瓷器,而是搞漆画的。 “我确实不懂,但我知道你一定感兴趣。”朋友边走边说:“今天大秦书斋开业你知道吗?” “知道啊,我还遣仆役去买了两刀纸,他们不是卖纸的吗?和瓷器有什么关系。”汪鱼满脑子问号。 “总之你跟我去就完了。”朋友说。 二人旋即坐上马车,前往大秦书斋。 来到书斋门前,望着挤得水泄不通的大门,二人凌乱。 “现在我更不想来了。”汪鱼抹了把脸。 “来都来了。”朋友揽着他的肩膀。 二人挤了进去,在人群中一通摸索,终于找到了卖笔洗的位置。 当看到那两个笔洗的时候,汪鱼呆住了。 那种颜色,他这辈子都没见过,但经验可以让他从笔洗表面的质感和光泽断定这就是一件瓷器。 世间竟然还有这么漂亮的瓷器? 这一刻,汪鱼以往的认知被打破了。 他看向一旁的朋友,呆呆的说:“是我错怪你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