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科举(二)-《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第(2/3)页

    “不慌!”

    “你不慌那我也不慌。”

    “王兄你也不慌?”

    “呵!我慌什么?我儿王腾有大夫之资!”

    ……

    第一个科目考的是诗书经文。

    这一科的题大多是其他出题人出的,吴驹没怎么管。

    毕竟东园公唐秉、老奉常扬煊这些人在百家典籍、诸子经文上的造诣甩吴驹八百条大街,甚至李斯也是正儿八经儒家学子,虽然不太根红苗正,二五仔气息浓重,和他们比,吴驹确实比不过。

    当然,吴驹也有出力,一众出卷人极力要求他在诗词方面出题,认为如果以他在诗词方面的造诣都不来出题,他们又有何颜面出题。

    盛情难却,吴驹便只得硬着头皮出了几题。

    题型五花八门,有填空,有选择,还有几题是让他们自信发挥,补全上下句,或者按要求创作诗词。

    不过诗文占据的分数不足试卷的三分之一,因为吴驹觉得为官并不需要在诗文方面有多么高的建树,如果过于重视,便与八股文无异。

    经文部分题型也差不多,填空、选择、经义解释等等。

    考试中,子楚来过一次,他虽然不到内史每一处考场去看,但咸阳三大考场还是力所能及的。

    “有没有出什么乱子?”子楚问。

    “一切正常!”吴驹微笑。

    “那就好。”子楚颔首,待在这看了一会,又和吴驹四人一起去了其他两个考场巡视,之后才离去。

    再看考场中。

    有人作答如流,有人磕磕绊绊。

    有人笔耕不辍,有人愁眉苦脸。

    玻璃房子和桌面让一些想要作弊的考生感到欲哭无泪,就算想用身上的衣服做掩饰,像探照灯一样坐在高脚椅上、来回行走,神出鬼没的监考老师也让他们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

    不管怎么说,两小时的时间足够充裕,大家依然是答完了题目。

    “收卷!”远处传来吴驹的命令,考官便将试卷收上来。

    有考生注意到,收卷后,数十个工作人员聚在一起,将试卷上的个人信息糊起来。

    “这是在做什么?”考生不解。

    考官也不吝解答:“这叫糊名制,便是将每个试卷的个人信息都遮挡起来,这样批改试卷的人就看不到考生的名字,想徇私也不可能。”

    有出身寒门的考生很高兴:“这制度太好了,几乎断绝了‘特殊照顾’的可能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