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结果后者上任一年间每每匈奴来犯便出关迎敌,每每都被打的找不着北,大军损失惨重,可状况丝毫没有改善,赵军被封锁在雁门关里出不去,边境无法耕牧,赵王丹这才回想起当年长平之战自己是怎么输的,连忙去请李牧。 李牧当然也是有脾气的,装病不出,赵王丹强行命令他,他便说:“王倘若必用臣,臣要如之前一样固守,乃敢奉令”,赵王允之。 此后数年,依照李牧的防守反击策略,虽然并无建树,但也没有损失。 防守反击,防守李牧做到了,反击他自然也是在筹备的。 原本李牧就已经在筹备着近两年反击,郭开提出的“互市”之计让赵王丹有了“两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念头,李牧一听这计策也不错,反正早两年晚两年区别不大,于是便欣然接受。 数年间,关内士卒被赵国人指指点点,匈奴每每来攻时也会在关下叫嚣,说他们是“缩头乌龟”,说李牧是“龟将军”,军队上下都憋屈的很,迫不及待,渴望一战,只是赵王换将后李牧在军中的声望重回巅峰,如此才能压制关内。 这一次李牧得到命令后,立马召集大军,宣布了这个消息。 关内一片沸腾! 据战报上所说,接到命令的李牧在这一周内调集了雁门关一切可用的力量,有一千三百辆战车,骑兵一万三千匹,精兵五万人,善射者十万人。随后迅速操练兵马,整理军备,在开战前烹煮了雁门关内半数的牛羊来激励将士。 匈奴的骑兵迅速,并且熟悉关外地形,来去自如,所以李牧用诱敌深入之计,组织军士在关外放牧。 匈奴人见状,将人马分成数十小股来攻,李牧佯装不敌,丢下几千士卒给匈奴。 单于头曼闻之,召集兵马前来进攻雁门关,本意只是常规的耀武扬威,毕竟雁门关固若金汤,李牧又是个擅长防守的将军,而匈奴大多是骑兵,并不擅长攻城。 这一仗打不起来! 单于头曼是这么想的,匈奴士卒也是这么想的,可是李牧不这么想。 匈奴人军临城下,李牧在左右两翼埋伏的兵马杀出,奇袭匈奴大军,杀得匈奴人丢盔弃甲,溃而逃之,死伤近十万人,单于头曼奔逃。 消息一经传出,举国震惊! 昔日对李牧的唾骂声销声匿迹,再没人说他是怕了匈奴。 许多人认为李牧这一仗的战绩不逊色于廉颇,二人隐隐有并列为赵国两大将的势头。 吴驹合上战报,心中凝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