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落叶都被扫干净了,墓碑也被擦拭过,碑前摆上了酒水和水果,还留下了一团烧过纸钱的灰烬。 公孙全挑眉,用手在灰烬上探了探,感受到了余温。 这人是刚走不久? 这是谁来祭拜过父亲了? 公孙全不明所以,但也不感到奇怪,公孙龙是名家大佬,诸子之一,有人来祭拜是常有的。 然而公孙全一抬头,却看见墓碑底座上的杯子下压着一封信。 信上赫然写着“公孙全启”。 公孙全心头一紧。 墓碑前放信,这不会是父亲给他传信的吧?? 这想法持续了一瞬就被公孙全打消了,哪有这么多神秘之事?他将信拿起来拆开。 【公孙兄,一别经年。 令尊公孙子故去时我诸事缠身,未能来吊唁,深感愧意,如今特来祭拜。 遥想当年对酒当歌,十分畅快。 听闻汝与名家在邯郸颇为不如意,倘若公孙兄愿意,不妨来咸阳散散心吧。 这里天地很大,公孙兄与名家会有施展拳脚之处。 岐山老友。】 “岐山老友?”公孙全皱眉。 他这辈子只去过岐山一次,就是吴驹上任医家魁首的那次。 那时有谁? 韩非?他还在楚国。 青卢子前辈?他是长辈,不会用这种语气。 湘夫人?她更不会是这种语气。 再结合“咸阳”这两个字一看,写信的人似乎呼之欲出! “吴驹???!!!” 公孙全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是他来了赵国?不,也有可能是托人将信带来,但信中说特来祭拜,想必不会是虚话,这么说来,他真的来了赵国?” 公孙全心惊不已:“他怎么敢!” 他转而又想起最近邯郸发生的大事。 秦质子赵政出逃。 这件事的背后是否和吴驹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公孙全不敢再想了,这太惊人。 这位“岐山老友”的胆子实在大的离谱! 身为秦国的客卿,竟然敢来赵国,还敢给他留下一封信暗示身份。 不怕自己揭发他吗? 公孙全想了想,自己还真不会揭发吴驹。 难道向赵王丹检举此事,能给名家带来好处? 上千镒金子赵王是不会吝啬的,但公孙全不缺钱,他所苦恼的是名家。 自己也确实不是那样背信弃义的人。 再者说了,难道现在他告诉赵王,赵王就能抓住吴驹了? 未必。 现在吴驹在哪已经很难确定了,仅凭这堆余烬并不能确定他离开的时间和方向,他敢来赵国,必然也有他的倚仗。 公孙全不再去想吴驹,将目光放在信最后的“咸阳”二字。 他一眼看出吴驹这是在招揽他和名家。 公孙全思考片刻,向墓碑问道:“爹,你说秦国会是更好的选择吗?” 试想名家如果要离开赵国,选择无非是楚国、齐国、秦国等大国。 齐国有稷下学宫,百家争鸣,是不错的地方,但邹衍就出身那里,所以稷下学宫的人未必待见名家。 楚国……似乎没有名家生存的土壤。 细细想来,秦国确实不错。 公孙全生起了火,将带来的纸钱一点点烧点,将信也放进了火堆中毁掉。 火光印在他的脸上,公孙全的目光逐渐坚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