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妇人点头,她那杀千刀的丈夫好赌,经常会有人带着欠条上门。丈夫的字迹她再熟悉不过。 赵喜宝站起身,提高了音量说道:“诸位父老乡亲,请睁大眼睛看看,这份是否是货真价实的地契?” 小桃子拎着地契,转了一圈。周围人的议论声,顿时也小了一圈。 赵喜宝看到赵峰回到人群,提高声量说道:“我朝自太宗时期拟定拆迁补偿条例,该条例规定,对拆迁户给予实物安置或者货币补偿。” 人群中有懂行的老大爷,咳咳两声:“在我朝,实物安置由京城兵马司负责测量待拆住宅,由官府另拨给官地、另造房屋还给拆迁户。货币补偿则取房契上原价和房屋时价,折中作为补偿标准,由户部出资补偿。” 赵峰走出人群,拿出袖中之物:“此乃官府批示的公文,大家看看,赵家有权对这条商街做出处置。拆迁款早已分发到各户。” 赵喜宝顺势反问道:“每户拆迁的人家,是以300—500两白银的价格买下。难道大家从未听说过?” 人群中有半大的小孩,扳着手指念叨道:“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大家都知道,即使在最繁华的地段,如果一个小贩要卖东西的话,一天差不多能赚个100文钱。如果一天按100多文钱来算的话,300两白银算得上是八九年的收入。 此时,人群议论声更小了。有个扛着锄头的壮汉,说道:“咋没听说,俺老舅家,就是被买了去,就一个破房子能值五十两。当年,俺也差点儿在这儿做了房子,现在可后悔了。” 当下的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普普通通的五口之家年收入大致在1380-2368文之间,也就是二三两的银子。 人群中陆续有声音传来:“三百两,什么概念。不靠劳作,我们这样的人家单靠着这些银子,富足过十年足矣。” 一个粗壮大汉叹气:“今年旱情严重,只种种田已经不好养活了。还要帮别人养牲畜,养马,捡柴之类,一个月的收入500文。一年也就六两银子。” 相比之下,赵家的拆迁款,足以让他们建一栋漂亮的新房子。还能剩余养活一大家。 跪坐在地上的妇人,从看到丈夫的画押那刻,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她丈夫一定是瞒着他们母子,拿着银子去了赌场。 妇人当下万念俱灰,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呆坐在原地。 赵喜宝拱手抱拳,说道:“拆迁的事儿,惊扰到大家的作息,在此请大家谅解。”但随即,话锋一转,秀眉微挺。 “我赵家绝非是欺压蛮横的霸王,这家主人早在一个月前,就已将房子卖于我。” 小桃子早就回站到人群中,帮自家小姐控场,防止有不法之徒,忽然冲出来伤害。 此时的小桃子,更像是个街坊老大妈。“你看看我家公子,多仁慈。这地儿一个月前就该变成平的,但公子考虑到原主都是贫苦人家,特意留了一个月,让房屋原主人搬迁。” 赵喜宝像是个小狐狸般,嘴角微微上扬。“如今,织坊开工建厂,对大家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织坊需要大量的帮工,一日三餐无忧,可饱温暖,夜晚也能留宿。” 混在人群中的小桃子,就像是相声表演的捧哏,朝着周围人竖竖大拇指,“一等一的好事,有人管吃管住,还给发工钱。” 本是围观想看赵家出丑的,没想到被赵家人四两拨千斤,就把这事儿给掀过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