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在知晓了董卓的心意之后,李儒便成竹在胸。 相较于他之前的想法,董卓现如今的决定执行起来显然是更加的没有难度了。 他当即便说道:“主公既然觉得那并州牧乃是个美差,那直接赴任也就可以了。” 董卓讶然道:“直接赴任并州牧吗?那若是我这样走了之后,距离这京畿重地路途遥远,日后若是想要助先生一臂之力,也怕是很难了吧?” 李儒道:“主公有所不知,若是手中有这两万兵权自然是好的,但以这两万兵权去支援先生的话,自然就有两个难题。” “其一便是我等手握重兵,在这京畿重地虎视眈眈,若是说的重一点,那就是视同谋反。” “就算我们退上几步,最终也必然站不住大义。” “其二便是,倘若以这两万兵力去相助先生,最终结果可能也只是锦上添花,先生手下兵强马壮,又怎么会缺了我们这两万兵马?” “倒是不如我等先行前往并州,拿下这并州牧,再慑服了那些南匈奴,到时候尽起匈奴之兵马,当成帮助先生以完不世之功。” 李儒说完之后,董卓便沉默了下来。 面对董卓的沉默,李儒的目光也微微一眯。 他顿时感觉自己兴许做错了事情。 就在李儒心中泛起这个想法的时候。 董卓便已经状作不怎么关心的问道:“文优啊,按你的说法,这天下恐怕是要生变了吧?这生变之时,不在近日?我可听说陛下近日来龙体抱恙,似乎有些不妙?” 他随手揉搓着手指上套着的那枚青玉扳指。 李儒心中“咯噔”一声。 说起来,原本的他的确是有这样的计划和想法。 他巴不得能够有朝一日等到这样的机会。 然后尽全力辅佐董卓,登上那个大汉朝真正的中心舞台。 可现在,他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念想,董卓心中却自己生出了这样的念头。 只能说。 他还是小看了人心中对于权利的渴望。 变天! 而且是大汉朝朝廷中的变天。 以手中两万兵力就可能撬动整个天下的变革。 这种事情在被董卓察觉到了一丝端倪之后,他自然而然是忍不住心中悸动的。 要说当皇帝,他不可能。 但他未尝没有希望成为一个操控一切的权臣! 就如同现如今的张让与何进。 如果能让他董卓坐到那个位置上,他才能算的上是没有虚度此生啊。 李儒心中微微感慨,随后便笑着说道:“主公多虑了,我所说的天下生变,乃是这天下世家搅动的各地叛军群起,最多也不过就相当于是黄巾乱党死灰复燃而已。” “只是现如今朝廷经过这些年不断平叛,又每逢灾年的消耗,国力俨然不复当初。” “只要再来一场那般规模的黄巾叛乱,恐怕到时候就将会是那些世家豪强并起的时候了。” “真等到了那个时候,也正是先生出手干预的时机。” “况且现如今陛下才不过而立之年,又有先生源源不断的神水供应,偶染风寒而已,又怎么可能会生出那般变化?” 董卓眼中带着一抹淡淡的狐疑,看了李儒一眼之后,旋即那疑惑便尽数去了。 他哈哈一笑,道:“如此看来,那还真是我多虑了啊。” “那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文优你来处理吧,我麾下这些凉州虎贲,能带往并州,那才是最好的事情。” 李儒应了一声,这才起身告退。 至于董卓。 他看着李儒离开的背影,又想了片刻之后,不禁摇头一笑:“此事确实是我想的太多了,陛下偶染风寒而已,想要出现那种剧变,确实是不太可能啊……” 安抚了董卓之后,李儒修书一封,交给皇甫嵩。 直言董卓已经接受了并州牧的任命,但此时他已经掌兵十年,跟手下士卒关系太好,这些士卒都要给他卖命,而且他们也大都是从凉州一路跟随他走过来的羌人,如果贸然要让他们跟随皇甫嵩的话,恐怕他们会有不服。 既然不管留在什么地方都是给了大汉效死出力。 那为何不能让他将这些手下的儿郎带去并州镇压那些不服的叛逆呢? 皇甫嵩看着李儒命人送来的书信,一时间眉头紧皱。 “父亲,这董卓送此书信来,分明是已然不将父亲,不将朝廷放在眼里了,我看此人,怕是早就已经心有反意,不如趁此机会,将其直接斩杀!” 皇甫嵩的儿子,皇甫郦沉声说道。 皇甫嵩沉吟半晌,犹如实质一般的目光朝着皇甫郦看去。 皇甫郦当即便感觉自己心中的所有想法都好像是被父亲已经彻底看穿了一般。 他低头,没敢多说什么。 “你到现在还存着那种不该有的想法?” 皇甫嵩淡淡的问道。 他这样平静的声音,却让皇甫郦只觉得如雷贯耳,一颗心脏跳的不停。 他说的这话根本就不是想要针对董卓。 董卓在他眼里也不过就是土鸡瓦狗之辈而已,他父亲若是想,挥手之间就可斩之。 他真正的目的是想要试探。 试探自己的父亲到底有没有自立的想法。 到底他们皇甫家还有没有成为这天下至尊的可能! “此等蠢事以后休要再提,你且退下吧。” 皇甫嵩摆了摆手,他突然感觉自己很累。 自己努力了一生,没想到到头来竟然在别人眼中就落的是这样一个形象。 难道他皇甫嵩真就是一个不忠不义之人吗? 如果不是皇甫郦此时问的这句完全不该由他说出来的问题。 皇甫嵩是肯定不会放过董卓的。 既然董卓此时已经有了对朝廷的不臣之心。 他自然是要将这种事情防患于未然。 可如今若是他再对董卓动手的话。 难免就会给皇甫郦一个错觉。 倘若真发生了那种事情。 他们皇甫家,很可能就会由此彻底的断了传承。 这又何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