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鉴别与流调-《最终诊断》


    第(2/3)页

    “还挺养身的。”胡东升暗暗说了一句。

    “也是岁数大了,很多人都会往这方面努力。”张绍文看着三位小年轻说道,“你们才二十多岁,当然不知道这种心情。”

    “可是吃胡萝卜南瓜降糖没理论支持吧。”高健深挖着自己脑海里的各类理论知识,“就是些β胡萝卜素而已。”

    “我也没听说过。”

    “没有吗?难道吃了没用?”儿子有些诧异,某些奇怪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这可是上京专业科研机构研究出来的,真正的食疗,可比吃药有用多了。”

    “哈?”胡东升皱起了眉头,“他们这么写你就信啊。”

    “专业机构?”张绍文也很诧异,“领导是谁?谁带队做的课题?硕导?还是博导?手里团队多少人,用的是哪儿的实验室?”

    “话说,你怎么信这东西?”

    儿子思绪顿时混乱了起来,两种思想交错在了一起:“难道这是错的?不会吧,看他们说着还挺专业的。”

    就在几位医生还想进一步纠正这个错误的时候,祁镜终于站直了身子,笑着走到病床边:“其实理论性支持还是有的,南瓜和胡萝卜都含有特定的淀粉,食用时会刺激分泌胰岛素。”

    “有吗?”

    高健摇摇头:“我从没听说过。”

    “你没听说过也正常,这个理论实验就用在了老鼠身上,效果确实有。”祁镜解释道,“不过,如果按照同比例剂量应用在人身上的话,摄入量要足足提高上百倍,也就是一天要吃起码四斤南瓜才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四斤有点猛......”

    “那看来当饭吃都吃不到那么多吧,还容易发黄。”

    “所以以后还是别吃了。”

    ......

    整件事儿的来龙去脉在祁镜的提点下,展露在了所有人面前。不仅解决了一院三例疑似钩体病的黄疸病例,还顺带解决了一个“疑难”病人。

    现在这个病人的问题绝不是什么黄疸,而是难以控制的血糖。之后他们需要找内分泌下来会诊,看看是否有必要收入住院调整用药策略。

    张绍文心里少了个疙瘩,不过祁镜所要做的鉴别诊断才刚刚开始,三例黄疸只是配菜,过后才是大量脑梗病人组成的主食。

    11月丹阳渐凉,温度直线下降,最近已经向10度以下迈进。

    低温会让人体血管大量收缩,使得原本管腔狭窄的血管雪上加霜。

    都说冬至是阎王收人的时候,虽然有民间传说的色彩,但其实也有一定理论上的说法。毕竟冬至就意味着真正的寒冬到了,低气温下心梗和脑卒中的发病率会成指数级上升。

    现在一院内急最不缺的就是脑梗,胡东升花费时间最多的地方也在脑梗上。

    而且这种类似流调一样的筛查和平时的鉴别诊断还不一样,需要考虑病人的发病时间、脑梗持续时间、有没有血象上的变化、最近有没有外出,有没有接触过野猫野狗......

    就这样,留存到祁镜面前的脑梗病例仍然有8位。

    “画表格吧,只是看说明不了问题。”祁镜看向刚到一院的蔡萍,“蔡主任,你有没有遇到过单纯脑梗,连血象都没有变化的病例?”

    “还真没见过。”

    蔡萍手里是胡东升刚送到她手里的名单列表,看了两眼后说道:“其实像那位余伟民一样的病人就已经非常少见了。”

    “不得不防啊,单单一院这儿就有两个这样的病人了。”祁镜把那位17岁脑干损伤的病历本递到了她的面前,“这就是之前我和你说的那位姑娘,非常典型的脑干损伤。”

    蔡萍看了看病历本里记录的情况,叹了口气:“挺严重的,青霉素上了吧?”

    “嗯,上了。刚才顺路去抢救室看了看她,情况还算平稳,继续保守治疗着。”

    蔡萍轻轻地松了口气,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手里那8位脑梗病人身上:“就按你说的做吧,上表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