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吸引力-《最终诊断》
            
            
            
                
    第(2/3)页
    三角针(,straight)前半部为三棱形,较锋利,用于缝合皮肤、软骨、韧带等坚韧组织,损伤性较大。
    无论用圆针或三角针,原则上应选用针径较细者,损伤较少,但有时组织韧性较大,针径过细易于折断,故应合理选用。
    此外,在使用弯针缝合时,应顺弯针弧度从组织拔出,否则易折断。一般多使用穿线的缝针,而将线从针尾压入弹机孔的缝针,因常使线披裂、易断,且对组织创伤较大,现已少用。
    目前发达国家多采用针线一体的缝合针(无针眼),这种针线对组织所造成的损伤小(针和线的粗细一致),可防止缝线在缝合时脱针与免去引线的麻烦。
    无损伤缝针属于针线一体类,可用于血管神经的吻合等。根据针尖与针眼两点间有无弧度可分直针和弯针。
    十、缝线(Suture)
    分为可吸收缝线及不吸收缝线两大类。
    1.可吸收缝线类(Absorbablesuture):
    主要为羊肠线(Catgutsuture)和合成纤维线(Syntheticalsuture)。
    (1)肠线为羊的小肠粘膜下层制成。有普通与铬制两种,普通肠线吸收时间较短(4~5天),多用于结扎及皮肤缝合。铬制肠线吸收时间长(14~21)天,用于缝合深部组织。肠线属异体蛋白质,在吸收过程中,组织反应较重。
    因此,使用过多,过粗的肠线时,创口炎性反应明显。其优点是可被吸收,不存异物。
    目前肠线主要用于内脏如胃、肠、膀胱、输尿管、胆道等粘膜层的缝合,一般用1-0至3-0的铬制肠线。此外,较粗的(0~2)号铬制肠线则常用于缝合深部组织或炎症的腹膜。在感染的创口中使用肠线,可减少由于其它不能吸收的缝线所造成的难以愈合的窦道。
    使用肠线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肠线质地较硬,使用前应用盐水浸泡,待变软后再用,但不可用热水浸泡或浸泡时间过长,以免肠线肿胀、易折、影响质量。
    ②不能用持针钳或血管钳夹肠线,也不可将肠线扭曲,以至扯裂易断。
    ③肠线一般较硬、较粗、光滑,结扎时需要三叠结。剪断线时线头应留较长,否则线结易松脱。一般多用连续缝合,以免线结太多,或术后异物反应。
    ④胰腺手术时,不用肠线结扎或缝合,因肠线可被胰液消化吸收,进而继发出血或吻合口破裂。
    ⑤尽量选用细肠线。
    ⑥肠线价格较丝线稍贵。
    (2)合成纤维线,品种较多,优点有:①组织反应较轻。②吸收时间延长。③有抗菌作用。
    其中以Dexon为主要代表,外观呈绿白相间、多股紧密编织而成的针线一体线。
    粗细从6-0至2#。抗张力强度高,不易拉断。柔软平顺,容易外科打结,操作手感好。水解后产生的羟基乙酸有抑菌作用。60~90天间完全吸收。3-0线适合于胃肠缝合,1#线适合于缝合腹膜、腱鞘等。
    2.不吸收缝线类(Non-absorbablesuture):
    有丝线、棉线、不锈钢丝、尼龙线、钽丝、银丝、麻线等数十种。
    最常用的是丝线,其优点是柔韧性高,操作方便、对组织反应较小,能耐高温消毒。
    价钱低,来源易。缺点是在组织内为永久性的异物,伤口感染后易形成窦道,长时间后线头排出,延迟愈合。
    胆道、泌尿道缝合可导致结石形成。一般0→多0号丝线可用于肠道、血管神经等缝合,1号丝线用于皮肤、皮下组织和结扎血管等,4号线用于缝合筋膜及结扎较大的血管,7号用来缝合腹膜和张力较大的伤口组织。
    金属合金线习惯称“不锈钢丝”。用来缝合骨、肌腱、筋膜、减张缝合或口腔内牙齿固定。
    尼龙线,组织反应少,且可以制成很细的线,多用于小血管缝合及整形手术。用于小血管缝合时,常制成无损伤缝合线。它的缺点是线结易于松脱,且结扎过紧时易在线结处折断,因此不适于有张力的深部组织的缝合。
    目前已研制出许多种代替缝针、缝线的切口粘合材料,使用时方便、速度快,切口愈合后瘢痕小。
    主要有三大类:
    ①外科拉链,主要用于皮肤的关闭,最大优点是切口内无异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