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今天是肠子专场-《最终诊断》
            
            
            
                
    第(2/3)页
    至于反映的如基因测序、基因检测的问题、NK细胞治疗的问题,国家卫健委也已要求上海市卫健委调查,如果发现有利益交换和利益输送的违法违规情况,绝不护短、绝不回避,将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
    就在国家卫健委公布“肿瘤门”部分调查结果的前几日,国内一年一度的肿瘤界盛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召开的前一日,监事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接受媒体访问的文章《马军教授回复肿瘤医生爆料:因噎废食,是肿瘤治疗的倒退》发布,引起业内热议。
    大会召开第二日,文章被删除。“医学界”与多位肿瘤医生交流,在陆巍医生治疗方法的合理性、医疗的偶然性及监管方面,他们匿名发表了不同看法。
    这应该是个只限于学术层面的讨论
    北京某三甲医院肿瘤科医生A:当事医生对这个问题的出发点,1000个人可能有1000个理解。他(陆巍医生)那个方案,也不是说完全没有道理。为什么会选一个内分泌药?因为甲胎蛋白升高。本身在肝癌里面有一段时间探讨比较热的,就是基础受体跟激素结合的信号,超脑通路可能会有异常的活化。(胃癌转移到)肝癌不是甲胎蛋白也高嘛,所以我猜可能陆教授得出一个方案,也确实是从患者的角度去出发。
    我感觉总的来说大家对(陆巍)医生的做法还是有一些理解。可能有一些(与常规)不同的地方,但是我倾向于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不妥当的地方可能就是跟家属沟通没有很充分。确实普遍临床上暂时不会去推荐创新方案,毕竟这不是标准方案,这是不太妥的地方。
    上海某三甲医院肿瘤科医生B:我看了他(陆巍医生)用药和疗法情况,他的这个方案,说实话,上海的外科医生要挣那几个钱做什么?人家能看得上吗?人家出去开台手术不比这挣得多吗?
    应不应该接受这样的药物治疗、到底有效性是什么样、对这个病人有没有用?大家一起来讨论,事情本应该基本停留在这个层面。这本是个学术通论,但问题到了社会上,就变成了道德层面的考核、医疗体制的考核,这是比较危险的。
    黑龙江某三甲医院肿瘤科医生C:我觉得这个医生(张煜)可能有些角度上有些偏激,绝大多数都患医生都是从患者角度出发,都是为了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甚至延长他的生存。
    北京某三甲医院肿瘤科医生D:陆医生在治疗患者的时候,我相信他肯定是有一些依据和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的。我更希望是知道他在对待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如何去思考,他跟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是怎么样。
    ,
    有些情况,可能只有当事人才会更清楚一些。现在媒体的发酵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这个医生,包括他日常的一些工作,包括他周围的环境,大家对他的一些看法,很容易会毁掉一个医生。
    我觉得医患本身的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患者健康。媒体或者其他各方面别有用心之人借机去攻击医生,会加深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感,最终受害的其实还是患者。
    超指南治疗需要严格执行知情同意
    广东某三甲医院肿瘤科医生E:即使完全按标准来,也不能确保一定成功,比如外科肝切除,允许有3%的死亡率。医学就跟路上开车一样,事故率是有的,小心驾驶、按照规章行事也会有问题的。所以要和患者及其家属非常客观地去沟通“事故率”的问题,包括使用指南以外的方法的时候。
    在临床当中,作为医生,我觉得有时候也很难,因为病人和家属的态度是会变化的,开始沟通的时候,他们也许抱着生的欲望,或者其他医院都不接收了,他们把宝全部押在你这个地方,最后没有达到期望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