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纸包不住火-《最终诊断》
第(2/3)页
根据上观新闻报导,目前“多家企业将共同抢占”疫苗的“千亿级别市场”,因此,我们很可能见到灭活疫苗、腺病毒疫苗、mRNA疫苗和“重组疫苗”同场竞技。它们分别是怎么回事?
▎mRNA疫苗
mRNA疫苗虽然中国人暂时还打不上,但是由于技术新且在世界范围内覆盖广,它提交和发布的数据非常多。在FDA和WHO官网以及各大顶级期刊可以找到大量的研究,包括关于它与病毒变异株的研究也在不断更新。
据美国CDC官方解释,mRNA进入免疫细胞后,细胞会利用它制造病毒的蛋白片段,此后细胞将分解疫苗成分并将其排出。病毒蛋白片段将会在细胞表面表达,激活免疫应答,使人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这种方案并不将整个病毒注入人体,免疫系统仅仅识别和记忆通过mRNA制造的病毒蛋白片段。疫苗本身内含物会被分解和排出,且mRNA不会进入细胞核,不会与人类DNA发生互动。
之前,有病毒研究者从工艺角度推测,mRNA疫苗由于针对性高,将无法应对变异病毒。但是近期外刊发布的BNT162b2数据来看,至少它的表现还是不俗的:对有免疫逃逸能力的B.1.351,卡塔尔研究显示在两针免疫完成后,BNT162b2有75%的保护效力,虽然低于对野生型95%的保护效力,但依然足够高。最近一项英国研究提示BNT162b2对印度变异株B.1.617有症状感染具有88%的保护效力。
▎灭活疫苗
JAMA这篇研究中提出,灭活疫苗的由于制作工艺要求较低,便于保存和运输,适用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灭活疫苗顾名思义,由灭活病毒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原性。灭活病毒十分安全,因此灭活疫苗的不良反应率较低。
此外,从工艺理论上来说,灭活疫苗由于针对性较低,对变异株的效果会强于mRNA疫苗。但是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免疫逃逸变异株对灭活疫苗也存在中和抗体抵抗,而mRNA疫苗面对B.1.351尚且还能维持一份不错的保护效力,看来理论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来检验……
▎腺病毒疫苗
腺病毒疫苗当中的“腺病毒”,本身只是个载体。腺病毒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会制造新冠病毒的突刺蛋白并进行表达,通过对突刺蛋白产生免疫反应,人体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
腺病毒疫苗由于不良反应较多以及比mRNA疫苗低得多的保护效力试验数据,在部分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争议。
▎重组疫苗
此处指重组蛋白疫苗,包含病毒的白蛋片段而非整个病毒,依靠病毒蛋白片段来激活人体免疫反应,以此获得对病毒的免疫力。
目前重组疫苗尚无正式发布的III期临床结果。
————
5月21日,***主持中央深改委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医疗价格改革试点方案》(下称“试点方案”)。目前,由于“试点方案”全文尚未公布,各方面的解读还很有限。由于长期关注医疗改革,笔者仅就深改委发布新闻的有限信息,抛砖引玉,解读下“试点方案”。
深改委的新闻发布的信息相当简洁,在“试点方案”发布新闻透露的有限信息中,它到底在说什么?笔者认为:
第一、长期滞后的医疗价格改革可能加速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资源配置的指挥棒。我国医疗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于“医疗价格扭曲”。也因此,医疗价格改革是医疗改革的最关键环节。
深改委第19次会议通过了“深化改革方案”,首先意味着,中央对于医疗价格改革的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很清楚,通过“试点方案”放出的第一个信号是:长期被迟滞的医疗价格改革,将会加速。这对于中国的医改,是个好消息——千改万改,价格不改,都是扬汤止沸、抱薪救火。
我之前说过,价格改革启动之日,就是中国医改加速之日,现在,医改终于要加速了!
第二、“试点方案”,说明价格改革进度不会太快
但是在高兴之余,也要看到,这个方案只是“试点方案”。从新闻披露的信息来说,这个“试点方案”,更像是“深化医疗价格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披露的主要是改革的原则,而不是“可执行性方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