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5.我是新来的-《最终诊断》


    第(2/3)页

    现在情况不容乐观,就算叫来了转院车,一路70公里的折腾,很有可能刚上路就出问题。大出血要出问题那就一定是大问题,绝不是小小的救护车能解决的。现在真正的难题到了徐家康手里,到底是转院,还是继续留在勒恩进行抢救。

    不管哪种选择都很危险,米勒和麻醉医生只能寄希望于这位从华国而来的妇产医生了。

    出血需要止血,在止血方面外科似乎更擅长,电凝、缝扎都是外功招式,几乎天天都在做。但内科也需要面对一些内出血,在不动用电刀和缝合丝线的情况下,需要的是内科医生们的内功。

    有时候小小的胃肠黏膜破口也会造成大量出血,但它的进展速度不快,远没有产后大出血严重,也没有产后大出血那样堪比车祸外伤的夸张视觉冲击。

    徐家康在一院见过两次产后大出血,都是在二级医院顺产后转院过来的。

    当时人就躺在内科急诊的病床上,血哗哗的往外流,他也有幸在妇产科医生旁边学到了不少对抗大出血的经验。

    不过这些经验却在一直提醒他,解决出血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出血的地方拿掉。

    “医院血库的血充足么?”

    “是B型血,如果没有可以直接去镇上的血站要,量没问题。”

    “凝血功能查了么?”

    “还没有,你是担心她DIC?”

    “查凝血功能和电解质,查完再看出血情况,决定要不要转院把子宫摘掉。”徐家康看着记录单,忽然想起了之前祁镜说过的事儿,前后翻了翻,问道,“体温呢?她的体温现在多少?”

    “体温?”

    护士连忙给黛西测了个体温:“38.1度。”

    米勒解释道:“产后体温升高应该是正常现象吧。”

    徐家康当然知道这一点,但这往往是产后第二第三天的事儿了,当天体温就升高的可不多见啊。再加上那个被抱走的孩子本来就缺氧,他不得不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

    这儿有了徐家康,诊室里终于不那么混乱了。

    祁镜把他留在这儿也不是为了出风头,或者是出于管闲事的想法,一切都是为了稳住病人,并且先一步去看孩子是个什么情况。

    孩子是刚才被儿科医生带走的,直接拐角进了电梯,直接上了八楼。

    他们所在的是勒恩医院的主楼,一二楼是门急诊区域,左右各半。往上开始就是一些病房,而八楼是特定的儿科区域。

    一层楼近20个床位都是给儿科准备的。

    这次儿科医生下楼就是因为这个新生儿出现了轻度窒息,并且过了十分钟依然没有缓解。儿科医生需要将他送进监护室,保证氧饱和度正常。

    至于孩子为什么会

    (分割线=========================)

    (今天晚了,差2000,明天看)

    所有医生都会在实习的时候学过如何处理大出血的病人,其中要包括许多理论知识点。理论知识需要靠实践来磨练,也需要不断靠实践来加深记忆。

    米勒因为工作环境所限,应对大出血的经验不足,和他一起的那位所谓的麻醉医生也一样,都缺乏病例数列。平时他更多还是参与一些门诊小手术,如此大场面确实没见过。

    产后大出血到了需要麻醉医生的地步说明已经到了生命体征不稳的地步。

    乡镇医院缺乏应对大出血的经验、能力和设备,如果院外遇到了这样的出血也基本不会往这儿送。这种情况下,除非病人和家属坚持,否则不可能让这种病人留在这儿拖延时间。

    米勒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危险。

    但他还是这么做了,等徐家康进了诊室的时候,面前其实就是一个烂摊子。

    好在护士的急救病史记录单还算完整,能大致恢复之前两小时内的急救全貌。

    黛西,女,28岁,身高171cm,体重68kg。于4小时前自然破膜,羊水清,经YD分娩一活婴。Apgar评分1min时6分,5min时7分,10min时7分,考虑轻度窒息,呼叫儿科会诊(10:48)。

    由于产妇胎盘一直未娩出,后经**手取胎盘,胎盘大部位于YD内,过程顺利。胎盘娩出后有大量鲜红色血液流出,约600ml,未见明显凝血块,经腹部按压及**填塞止血。同时挂上晶胶体和悬红,积极扩充血容量。(11:15)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