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猎手?猎物?-《最终诊断》
第(2/3)页
应在发疹后72小时内开始使用,以迅速达到并维持有效浓度,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目前批准使用的系统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溴夫定和膦甲酸钠。
阿昔洛韦
作用特点:
在感染细胞内经病毒胸苷激酶磷酸化,生成阿昔洛韦三磷酸,可抑制病毒DNA聚合酶,中止病毒DNA链的延伸。
用法:
口服:400~800mg/次,5次/天,服用7天;
静脉滴注:免疫受损或伴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每次5~10mg/kg,每8小时1次,疗程7天。
注意事项:
阿昔洛韦给药期间患者应充足饮水,防止阿昔洛韦在肾小管内沉淀,损害肾功能。
伐昔洛韦
作用特点:
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吸收快,在胃肠道和肝脏内迅速转化为阿昔洛韦,其生物利用度是阿昔洛韦的3~5倍;
用法:
口服:300~1000mg/次,3次/天,服用7天。
泛昔洛韦
作用特点:
喷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后迅速转化为喷昔洛韦,在细胞内维持较长的半衰期。作用机制同阿昔洛韦,生物利用度高于阿昔洛韦,给药频率和剂量低于阿昔洛韦。
用法:
口服:250~500mg/次,3次/天,服用7天。
溴夫定
作用特点:
抗病毒作用具有高度选择性,抑制病毒复制的过程只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进行。
用法:
口服:125mg/天,l次/天,服用7天。
膦甲酸钠
作用特点:
通过非竞争性方式阻断病毒DNA聚合酶的磷酸盐结合部位,从而表现出抗病毒的活性。
用法:
静脉滴注:每次40mg/kg,每8小时1次。
注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