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这一次乞骸骨,也是试探。 试探皇帝对他的重视程度。 如果朱祁镇对他不重视,杨士奇就不想多说了。 七十多岁的人了,还不能合则留,不合则去吗?不客气的说,以杨士奇的名望,今日真给皇帝一个脸子。 皇帝还真怎么样不成? 太皇太后说杨士奇比之前暮气多了,的确如此。七十多岁的人了,做事自然不能像年轻人一般。 他知道朱祁镇这个年纪的小青年,有什么说道理是多不通的。 不过他被朱祁镇这样一说,心中也有几分感动,他深受仁宗皇帝隆恩,宣宗皇帝待他也不错,而今小皇帝,又是这般待他。 他总就要说些实话的。 杨士奇起身跪倒,说道:“臣谢陛下隆恩。” 朱祁镇连忙起身,将杨士奇搀扶起来,说道:“先生何必如此,坐着就行。” “陛下。”杨士奇说道:“臣知道蹇公临去的时候,给陛下留了话,不知是否?” 朱祁镇说道:“确有此事。” 杨士奇说道:“老臣不敢自比蹇公,但也有几句贴己话,想告诉陛下。”杨士奇说到这里,轻轻一顿。 朱祁镇立即会意,一挥手。 王振立即将所有在一边伺候的太监宫女都带下去了。 沉重的木门关闭了。 阳光被窗户上格子,分成一块块铺在地面之上,与金砖相互辉映,更显得金碧辉煌。 朱祁镇说道:“先生请讲。” 杨士奇说道:“老臣所言,也是一句老话,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 这的确是一句老话。 但是朱祁镇才不相信,杨士奇如此重视,来见朱祁镇,却仅仅说这样一句老话。故而朱祁镇继续说道:“先生,此话怎讲?” 杨士奇说道:“本朝太祖开国以来,七十多年,看上去是太平盛世,但是危机隐藏。当然了,老臣自信还是给陛下留了家底的,陛下欲为太平天子,却是可以的。” “陛下初登大宝,就有征瓦刺之言,当时老臣听了,既高兴,又担心,高兴乃是国家有一位振奋君主,担心却是担心陛下年轻气盛太过冒失了。” “而今老臣却是放心了。” “只是,臣还是要提醒陛下,国朝大敌从来只在内,不在外。” 朱祁镇听了,心中明白的很。 任何如中国这样的体量大国,真正的危机从来是来自内部的,而不是我外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