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听错了,我读的都是正确的。”霍北自信道,“老师就是这么教我的。”他为拥有的这样的读法自豪,听起来就很高级。 俞渝喜欢这套,普通话就是普通话,加上另一地方的口音再变不可能高级,只会令人疯掉,她嘴角扯出一抹不自然。 “你老师是不是北方人,他教过你如何改掉口音吗?”她没有说的是,走出小地方,进入大城市,不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土不土,又听不懂,这才是最糟糕的。 俞渝之所以能够听懂,是因为见过太多五湖四海的人,但她的口音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她的初心未改。 “你怎么知道,难道你们认识?” 霍北咦了一声,意外道,“我老师就是北方的,刚来的时候念书我还不习惯,久而久之,我就觉得他读书的声音好好听,被我们霍家村的土话强多了,还特别像城内人。” “这是四不像,不要学这种,并不是好事情,与其学这个,还不如当地的土话更有特色。”俞渝了然,别看大家都是知青。每个村的知青不一样,都是以地方来衡量知青的好坏,有的知青下乡之前读过大学,就是大学学历。 原主下乡的时候,才读到初中刚毕业,高中都没上,就直接被砍了下乡读书,至于霍家村想要学习,以前还可能,如今连书本早就进了灶台当助燃的火的引子。 这便是生活。 这段没有高考的历史已经足足有十年,这才不过是第九年,还有一年光年才能见到希望的曙光,而俞渝在经历过大学的洗礼,读书的时候很用功,特别喜欢学习。 至于为什么,大概是小时候穷怕了,特别渴望读书能够改变命运。 她很努力,也没霍北如今在月光下读书,颇为无奈和不解地道:“你可以用我的煤油灯念书,最好白天读书,不要晚上熬夜看书,这样对眼睛不好,以后会近视的。” “这件事你不准说出去,我没有要读书,记住我说的话。” 俞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