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把钥匙打磨的很精致,钟鸣身上随身携带的这把雕有凤首啼鸣,而杨延朗带来的那把是龙首吐珠,两把钥匙之间有合口,轻轻一扣便成为把新钥匙。 如此一来,少年人心中万千思绪闪过,也明白了那石盒的机密。 见到两把钥匙严丝合缝的扣在一起,杨延朗撩袍而起,嘴中念道:“龙凤钥匙,果真神奇,二哥说过,你家传的龙凤钥匙是巧夺天工之物,今日一见的确精巧。” 有龙凤钥匙在此,少年人也是彻底信了杨将军所言,赶紧起身,低头便拜,“杨叔父奔波劳碌,千里来寻小侄,钟鸣感激不尽,无以为报!” “这是做甚么,你我叔侄何须如此客气,贤侄快快请起!” 白袍上将军忙将少年人扶起,两人相视而立。 上将军欣慰挂笑,少年人感激涕零。 至于钟鸣为何眼眶湿润,他也说不清楚,只是摸到这钥匙,听到父亲的名号,便忍不住。 大概是上一世也有个对自己极好的便宜老爹,提及父亲,倍感亲切。 堂堂七尺男儿却有泪珠,少年人实感窘迫,顺手拿起手帕擦拭眼角,不经意间发现手帕上绣有鸳鸯图,其上还有一句诗词:既见君子,胡云不喜? 看到这句诗词,少年人又是心头悸动,他忙把头上的玉簪拔下来,与手帕放在一起。 朴素的玉簪也只是上宽下窄的普通款式,玉质说不上多好,但却是母亲生前留给自己的遗物,只因为上面有一句父亲雕刻的诗词: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既见君子,胡云不喜? 想来父母生前也是对浪迹江湖的神仙眷侣,浪漫生涯不曾为外人知。 仅凭这两句诗词,少年人就能遐想到:父亲鼓起勇气将写有诗词的簪子递给母亲,而后某日,母亲娇羞地将绣有还诗的绣帕交给父亲。 见少年人愣神,杨延朗也探头看,当看到这两句诗词,朗声大笑道:“好个徐二哥,还能写出这样的诗词。” 少年人也羞涩笑了,忙把簪子戴好,揣起绣帕。 既然是叔侄相认,其中没有蹊跷,少年人的心境也平静下来,他拱拱手问道:“杨叔父,请问我父亲如今身在何处,我们父子二人何时能相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