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段鸿林愣了一下,“边关?” 段鸿林对边关不了解。 “说实话,江小姐,我还真的不了解边关,我了解的就是从京城到岭州那边的情况。” “之前是嫂子跟我说的一些事,再就是家里人做生意会跟我讲一路见闻见解,这次也是我自己出来,从灵州到京城,知道了一些。” “可是边关很远吧,在最北边,听说春天的时候天气都很冷,而且那边比较荒凉,也没什么好东西吧。” “就算是我们把一些东西运送过去,都没有人买。” “不光如此,听说那边还挺危险的。” 江知念神色一动,知道段鸿林考虑的是事实。 光是从京城到岭州的生意,足够段家人跑了。 更别说段家人在岭州的生意也很大,要不是为了方便柳酥酥给家里人捎信带东西,两家经常往来,段家也不至于非组建商队。 “没事,我就是问一问,其实从京城到岭州有很多的美食,各地的特色美食以及价格都不一样。” “多观察多看,你会了解很多。” “好记性也不如烂笔头,我记得你大嫂提过,说你读书也很好,你可以把路上的见闻见解写下来,当趣事。” 段鸿林都惊讶的睁大眼睛。 他还从来没想过这个。 “真的可以吗?” “我其实没写过这种东西。” 江知念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段鸿林道:“所有人做事,也都不是一开始什么都会,都是慢慢摸索着做好的。” “就比如你组建商队,这一路上一开始你其实心中也很忐忑紧张,你以前也没带过商队,你怕让段家人失望。” 段鸿林惊讶得睁大眼睛,“江小姐,你说的真的对,我就是这样。” 江知念道:“我跟你嫂子是好朋友,你直接叫我姐姐吧,这样生疏地叫也太客气了。” 段鸿林从善如流道:“江姐姐。” “你看,这是我写的一段小游记。” “这是京城一家老面馆,面条做的很好,我经常去吃,然后写了这个游记。” 江知念写了几百字,写了去那对夫妇的面摊,看到的画面,以及跟那对夫妇聊天的对话,以及店里经营了多长时间。 还有吃面条的口感,以及很多老顾客都愿意过去吃面条。 还讲了一两件小趣事。 明明只是吃一碗面,却仿佛一个故事一样,让人看着都感兴趣。 尤其对面条的描述,让人都感觉饿了,忍不住也想去尝一尝面条的味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