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宿县烟火 第十四章 尚座讲经-《大乾修行志异》


    第(2/3)页

    “玄静真人是前朝的高道仙真,如今道录司里的‘左至灵’元德真人,便是承的他的道统,所以道试上的侧重,你们须得有个准备。”

    “若是你们觉得京城的道试离你们太远,那老道我就再多说一句,咱们淮州道纪司的赵道纪,便是元德真人的师弟,你们想考州牒的自己多琢磨琢磨。”

    他这些话说完,台下诸弟子有些便交头接耳起来。

    “可是鹤山的葛玄静?”

    “葛玄静是今朝的!”

    “应是石虎山那位,沈玄静。”

    “沈玄静的批注,你们可看过?”

    “又臭又长!”

    ……

    梁璟看着眼前的讲堂,心中一阵错愕。

    这讲堂传经,几乎有一种他前世高考押题的感觉。

    无论京城道试,还是州中假牒,道门弟子应试时,都要经受两重考核。

    一个是道学经典,一个是命功修行。

    因此尚座授课开讲时,都会先讲经义、再谈修行,这也是观中常例。

    台上黄道恒又拿起小钟来,连敲三声。

    “诸修静心!”

    钟声并着黄道恒的呵斥声回响在讲堂里,台下诸弟子个个肃静,凝神不语。

    刘衍忠则是笑眯眯的看着众人,似乎是见得多了,等了片刻才继续讲经。

    “《清静经》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玄静真人批曰: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为阴阳。何解?”

    “所谓道无形立,无物无想……”

    刘衍忠讲得极快,诸多道学经典,信手拈来。台下众弟子有人认真听讲、有人脸上满是疑惑、还有人昏昏欲睡。

    梁璟却听得如痴如醉。

    他不像那些弟子一样,研习道学只为过道试,得度牒。而是真的沉下心来,想要研究其中玄妙。

    那《天罡三十六变》开头一篇总纲,里面诸多关窍秘要,梁璟只一知半解,全不知其所以然,便是道学上差了领悟。

    因此,想要贯通其中,这道学经典也不能落下。

    所谓“理在身前”,若是不通道德,不明道理。那道门玄功变化,也不需多想,定然是练不成的。

    刘衍忠一部《清静经》讲了个大半,先停了下来,向侍立在一侧的黄道恒招了招手。

    黄道恒得了示意,一溜烟儿跑下了台,不一会儿的功夫,端上来茶水,小心翼翼地捧到近前。

    刘衍忠咕嘟两口喝完,再由黄道恒捧着碗下去。

    这一连串的场面,台下众弟子也毫不称怪,显然是见得多了。

    “余下的部分,下次再讲。”

    刘衍忠笑骂:“你们一个个都是坐不住的性子,今日我是不讲了,但是回去后,那玄静真人的批注,每个人都得抄上十遍。”

    台下诸弟子听了这话,无不唉声叹气。

    但也没有人说什么,毕竟这可都是和自己的前程绑在一起的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