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心底的痛-《画眉》


    第(1/3)页

    一

    我想去看看他。不看看他,我无法安心。

    六十里的路程,骑车去,对于我,是一段遥远的行程。可是他那里不通汽车,我只能骑车去。公共汽车只通到镇上,而镇上离他那个小村还有十几里。我如果坐公共汽车去,下了车还要再步行十几里,那还不如骑车去呢。

    我为了这个行程下了几次决心,不是“决心”去不去,去是一定要去的,我是在选择什么时间去。

    最初我是想星期天去的,可又怕他星期天要是回家了,那我就扑空了。我又不能事先告诉他我要去看他,那样他会阻止我,不让我去。

    我就只能逃课去了。可是逃哪一天的课呢,编一个什么逃课的理由呢?这都是要费脑筋的。

    我上午去还是下午去?这也费了一番斟酌。如果上午去,到那儿看一看他,下午再赶回来,一天来回骑上一百二十里车子,我恐怕做不到,体力支持不了。

    如果下午去呢?到了他那里,就必须住上一夜,第二天上午再回来。同样是逃一天的课。可是,在那里住上一夜……你可以想象我当时有多么犹豫。

    最后我终于下了决心:星期五的下午去,星期六上午回来。我们从一上高二就不休星期六了,星期六补课。可是小学是休星期六的,所以我不能星期六去,那样他有可能不在。

    我决心已下,选好了那个星期五,中午吃完了午饭,我找班主任编了个谎请了假,然后就偷偷骑上车子上了路。

    那天,下了最后一场秋雨。

    上路时天就是阴的,我骑车赶了三十多里的公路,又赶了几里的乡间土路,累得精疲力尽。半路上,雨飘下来了,不大,细细柔柔的,不影响赶路。空气凉起来,湿起来,感觉挺好。细雨中赶路有一种特殊的美。前面是一条高高的河堤,我下了车子,推着车气喘吁吁爬上了大堤。

    上了大堤,河套就在眼前了。

    时节已入农闲,秋庄稼早已收割,耕种也已完毕,四野一片空旷,静悄悄不见人。旷野远远地铺开,似被踩在脚下。细雨织成的雨线清晰地在眼前跃动。我的衣服已湿了,周身沁凉,但一想到很快就能见到他,心里又涌起一股温馨的热。

    放眼望去,河套深处散卧着三个小小的村落。我不知道哪一个是他所在的小村。别人给我指点的路线到此为止了。这时候的大堤上孤零零的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人可以问路。我呆呆地望着那三个小村,它们距离我的远近不差很多,我凭着自己的感觉认定了其中的一个,居高临下看准了路线,下了大堤,骑上车子往那里赶。

    没想到这是一段最艰难的路程,因为雨下得久了,路变得泥泞了,而河套里是粘土地,泥泞粘上来,糊满了车轱辘,只一会儿车子就再也骑不动了。我下了车子,找了一段小木棍刮下车轱辘上的泥,然后继续骑车。可是车轱辘一旦粘了泥是极容易再次被糊满的,这次只骑了更小的一段路,就又一次骑不动了。我只好再次下车刮车轱辘。

    就这样走走停停,我累得简直支持不住了。到后来道路更加泥泞,根本没法再骑上车了,只好推着一步步走,而且推几步泥便糊满了车轱辘,只能停下费力地刮泥。此时车子笨重得令人恼怒,推也推不动,往往它只转一圈就又被泥糊满了,再也转不得一下。我的手腕和手指已累得不听使唤了,手指哆嗦着握不住车把。这时候我真恨不得把车子扔在这里,可我又不敢,因为要是车子丢了,我更没法办了。

    村子离我不是很远,放眼能望见村口,能看清村边的房子,可这段泥路我就是走不过去,我一点也没有信心几时才能挣扎到那里。算了算时间,我已在这几里泥路上跋涉了一个多小时了,天色在转暗了,可能很快就会黑下来,阴雨天天黑得早。

    我真是知道了什么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这时候脑子也已昏了,没有想到其实我可以先扔下车子徒步到村子里去找他,然后让他再跟我来弄回车子。

    一个大个子的男人脚步重重地从后面赶上来。他把车子扛在身上,因为他的车子也是被泥粘得既不能骑也不能推。路窄窄的,我把身体侧一侧让他过去。走过我身边,他慢了几步,看我一眼。

    我这时候心里害怕极了。

    我大着胆子在那人慢下来时问了一句:“请问您,池套小学是在这个村里吗?”

    那人说:“不是,在那个村里。”

    他用一只手臂指着我们左边的那个村子。

    天哪,不在这个村里,那我还有多么远的路要赶啊!我感到一股绝望的情绪从心底里忽地涌出来,一下子塞满了喉咙。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眼泪控制不住地流出来。

    那人走了两步回头看了我一眼。

    他看到我在流眼泪,就停下问我:“走不动了?你想去池套小学吗?”

    我点点头。

    “你找谁?”

    我说:“我找陈超。我,我是他妹妹。”

    那人说:“就是那新来的老师吧?我知道。你怎么赶下雨来呀?这里一下雨路就没法走。”

    那人说着放下了自己的车子,从我手里接过车子,扛起来,说:“走吧,我先帮你把车扛过去。”

    我对这人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太谢谢您了。”

    有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被帮助者往往会先客套地表示“不,还是让我自己来吧”,直到对方坚持要帮她,她才会表示接受。可是我此时根本不敢来这样的假客套。人家扛起了我的车子,我就老老实实地跟在后面走。

    一辆车子在那人的身上好似没有什么重量,很快就到了村口。

    那人放下车子还给我,说:“村里的路可以走了。不过你要到池套去,那路还不好走。不如你把车子就存在谁家,你走着去池套。”

    我此时已经很信任这人,就说:“行。”

    那人就带着我往村头最近的一家走去,跟那家人说明了情况,让我把车存在了那家。

    那人回去扛他自己的车子。我们分了手,我徒步去池套。

    我赶到池套小学时早已是下午放学以后的时间了。雨已小了下来,但仍星星点点地往下落。老师和学生都走了,学校里空空的。

    学校大门还没有关,因此我能直接走进来。

    校园不大,静悄悄,冷清清,总共有两排房子,前面的一排显然是教室。我从甬路走过去,来到后面一排。看到一间没有门的屋子亮着灯,里面好像有人。我轻轻走过去,站在门边。

    是他在里面。

    他正蹲在一个小炉子边上,低着头在吃烤土豆。他两手捧着一只烤好的土豆,就着热气边吹边吃。土豆的半边烤得焦了,他的手和嘴都吃得黑了。地上扔了一些刚刚吃完剥下的土豆皮。旁边的一只小碟子里放着一些盐,他吃一口,蘸一下盐,再吃。他吃得很认真。

    我的眼泪猛地流出来。这烤土豆显然就是他的晚饭。

    他感觉到了有人,抬起脸,看见我泪眼凄迷地站在他的门外。

    他的手哆嗦了一下。我们两人脸对脸打了个照面。我一只手扶住了那没有门的门框,想叫一声“陈老师”,可却出不了声。

    他猛地站起身来:“你怎么来了!”

    我眼里的泪水更快地往下流。雨水早已经打湿了我的头发和脸颊,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

    他慌慌地走近我,说:“快进来吧。”

    我进来,站在他面前,终于叫了一声:“陈老师。”

    他也叫着我:“花灵。”

    我感觉出来他的心情非常激动,但他掩抑着。

    他怜惜地望着我说:“你衣服都湿了。很冷吧?来,先烤烤火。”

    我确实是冷得很,有点忍不住地要哆嗦。我凑到小炉子前烤。

    他说:“这是水房,老师们烧开水的。我平时也在这里做饭。”

    我看着地上的土豆皮说:“您就吃这个饭呀?”

    他笑笑说:“今天下雨,没心情,就懒了,想烤几个土豆充饥算了。不过你来了,我可得好好做一下饭了。”

    我叹了口气:“您对自己总是这样。”

    他说:“先到我宿舍吧。一会儿咱们做饭。”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