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回溯后的结果:脑炎?-《最终诊断》


    第(3/3)页

    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时,在吸入速效β2RA的基础上联用雾化吸入高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1mg/次)作为起始治疗,2次/d,或必要时可4~6h重复给药1次,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酌情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维持7~10天。

    对于部分中度急性发作患儿起始治疗后反应不佳者和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在第1~2小时起始治疗中,在吸入速效支气管舒张剂同时联用高剂量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mg/次,每30分钟雾化吸入1次,连用3次)能显著减少住院治疗率和口服激素的使用,并有效改善肺功能。

    对于危及生命的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在使用速效支气管舒张剂和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的初始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剂量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mg/次,2次/d),可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若患儿喘息状态持续,可适当缩短雾化给药的间隔时间并增加频次(表2)。

    2.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控制治疗

    (1)长期控制治疗的原则

    哮喘管理是一个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过程。哮喘长期管理不仅包括哮喘症状的控制、维持正常活动能力,同时需要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未来风险的发生,包括预防哮喘急性发作、不可逆肺功能损害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指出:哮喘控制治疗应尽早开始,这对于取得最佳疗效至关重要。国外研究显示,哮喘急性发作缓解出院时常规处方ICS长期控制治疗较传统方案(门诊复诊时再开始长期ICS治疗)可降低出院30天内急诊及再入院率,降低治疗花费。

    (2)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

    哮喘长期控制治疗应根据患儿目前哮喘控制水平评估情况选择相应级别的控制治疗方案。ICS是目前首选的哮喘长期控制药物。雾化吸入要求患儿主动配合程度最低,尤其适合年幼儿及无法良好掌握其他吸入装置的患儿。

    可选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作为长期控制治疗,可用0.5~1.0mg/次,2次/d作为起始治疗。1~3个月后进行评估,如控制不良应考虑升级治疗,如起始剂量为0.5mg/次,2次/d的患儿可将剂量上调至1mg/次,2次/d;而起始剂量为1mg/次,2次/d的患儿建议加用其他控制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必要时可根据患儿的年龄增长以及吸入装置的配合度的改善选用其他适宜的吸入装置和剂型。

    调整剂量后每4~6周应再次评估以指导方案的调整直至达到哮喘控制,并维持每3个月1次评估。

    哮喘达到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可考虑降级治疗,每次下调ICS剂量25%~50%至最低维持剂量(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的最低维持剂量为0.25mg/d)。

    有相当比例的

    (3)儿童哮喘长期控制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

    哮喘行动计划以交通信号灯“红黄绿区”形象、清晰地描述症状严重程度,绿区表示哮喘控制良好,黄区表示患儿出现哮喘加重的先兆,红区表示患儿出现严重的哮喘发作。

    “红黄绿区”均列出了缓解用药的剂型和剂量(包括雾化给药方式),具体剂量需要医生结合患儿病情,与家长一起共同制定,便于患儿及其家长早期识别哮喘急性发作的先兆并及时给药处理,提高哮喘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

    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先兆的预先干预治疗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急性喘息发作前常先有喷嚏、流涕等鼻部症状和明显咳嗽等先兆征象,尽早给予吸入高剂量ICS进行预先干预,可有效预防后续可能发生的哮喘急性发作。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