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9.副业过多-《最终诊断》
            
            
            
                
    第(3/3)页
    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
    (1)ATO治疗时代,尚无确切数据证实是否应当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预防。目前认为,CNSL预防应限于诊断时WBC>10×109/L、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或复发风险增加的APL患者。
    (2)强烈建议CNSL的预防应在APL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后方可进行,而不应该在诱导治疗未达CR时进行。
    5.诱导治疗的疗效评价标准
    (1)由于ATRA+化疗或ATRA+ATO治疗APL时基本无耐药性发生,因此PML/RARA阳性的APL患者绝大部分可达到CR。
    (2)在APL治疗中,ATRA及ATO两种诱导分化的药物建议持续应用至达到CR,即骨髓中的原始细胞比例
    6.巩固治疗完成后的疗效评价、病情监测
    (1)巩固治疗完成后,分子学检测的结果对于判断APL复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达到分子学CR且MRD阴性是APL巩固治疗的理想目标。
    (2)若巩固治疗完成后MRD阳性,则建议在2周内再次复查以确定;对于由MRD阴性转为阳性的患者,亦是如此处理。
    (3)MRD监测对于早期判断复发、改善APL患者生存期具有关键价值,但由于非高危APL患者(WBC≤10×109/L)的复发率较低而长期MRD监测的花费昂贵,因此本指南不推荐对非高危APL进行规律的MRD监测(这与ELN的MRD协会的建议相反);而高危APL应进行规律的MRD监测。
    (4)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是APL患者分子学监测的标准手段,相较于RT-PCR而言,对于疾病缓解的情况具有更佳的评估效应。
    (5)在MRD监测方面,由于RT-PCR是一项敏感性较低的MRD检测手段,因此若连续2次(至少间隔4周)RT-PCR的MRD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则可以明确为真正的MRD阳性。反之,由于RQ-PCR的敏感性更高,若RQ-PCR检测到PML/RARA转录水平较低时,则不能确定为真正的MRD阳性。对于此类患者,若连续2次检测到PML/RARA转录水平处于上升中,则可明确为真正的MRD阳性。
    (6)对于达到MRD阴性的APL患者而言,建议第1年每月复查血常规,第2~3年每3~4个月复查血常规。
    7.巩固治疗后管理策略
    (1)巩固治疗结束后,对于分子学复发或分子学水平疾病持续存在的APL患者,则需要立即进行治疗,最佳的治疗手段为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此外,可采用ATRA+ATO及ATRA+化疗两种方案相互切换,从而诱导APL患者再次达到缓解;也可应用GO单抗进行治疗,但只能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前的桥接治疗。
    (2)对于非高危APL患者而言,维持治疗的价值尚不十分明确。相关研究表明,此类患者即便不进行维持治疗,其疗效亦无明显劣势。而对于ATRA+化疗方案治疗的高危APL患者而言,则推荐接受维持治疗。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此类患者接受维持治疗可产生RFS获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