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9.不眠夜-《最终诊断》


    第(2/3)页

    口服异维A酸是维A酸的异构体,在美国用于治疗痤疮已逾30年,且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严重的顽固性痤疮。其疗效已被大多数严重痤疮患者所证明——可减少皮脂分泌、痤疮皮损及痤疮瘢痕,同时减少了焦虑及抑郁症状。

    异维A酸也被有效地应用于对抗生素治疗抵抗或者停用抗生素后迅速复发的中度痤疮。目前本工作组的共识是:若中度痤疮治疗抵抗或可导致瘢痕形成、导致显著的心理社会性困扰,则适于口服异维A酸。关于异维A酸的情况见表Ⅸ,强度见表Ⅲ。

    当治疗重度寻常痤疮时,首月异维A酸剂量常以0.5mgkgd开始,若患者能耐受,则随后增至1.0mgkgd。对于极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从更低剂量开始治疗,同时加或不加口服糖皮质激素。在用异维A酸治疗重度痤疮的早期研究中,最常见的有效剂量范围为0.1mgkgd到1.0mgkgd。在所有剂量下均可见效,随着剂量上升,皮脂分泌减少。虽在多数研究中,0.5mgkgd和1.0mgkgd剂量的治疗后效果并无显著差异,但1.0mgkgd剂量的复发率更低、再次治疗比例更小。

    类似地,对于累积治疗剂量120mgkg的患者,其复发率低于120mgkg的患者。有推测认为这种剂量依赖性治疗效果在累积剂量在150mgkg后趋于平稳。因此,本工作组赞成重症寻常痤疮患者以0.5mgkgd作为异维A酸治疗的起始剂量,若可耐受,1月后增加至全剂量1mgkgday,直到累积剂量达120-150mgkg。亦有研究探讨异维A酸对治疗反应不佳或停药后迅速复发的中度痤疮患者的效果,多项针对此类人群的研究发现低剂量(0.25-0.4mgkgd)有效果,且与传统治疗剂量相当;低累积剂量方案也可能有类似效果。此外,低剂量方案可减少药物相关副作用,以此改善耐受性并提高患者满意度。与重症痤疮不同的是,中度痤疮患者的高低剂量异维A酸治疗的复发率是相同的。而间歇给药效果不佳,复发率高,因此不。

    异维A酸具有高亲脂性,进食时服用吸收最佳。异维A酸最普遍副作用为黏膜、肌肉骨骼及视觉系统受累,总体上与维生素A过多症的症状相似。标准疗程下,这些副作用为暂时性,停药后症状消失而无后遗症。

    对长期口服维A酸出现骨骼脱矿以及骨骺过早闭合的关注,致使人们担心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患者也发生此类问题。仅2例报道短期服用异维A酸治疗痤疮后出现骨骺过早闭合。本工作组认为短期服用异维A酸的患者无须行相关筛查。已知部分患者服用异维A酸后会有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转氨酶升高。尚无证据表明短期异维A酸所致的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短期升高会导致远期心血管风险,故应继续血脂及肝功能定期监测的研究。而定期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尚未得到证据支持。

    数项早期病例系列述及,正在服用或近期有服用异维A酸的患者会出现愈合延迟或瘢痕疙瘩,这使得目前的方案为停用异维A酸6-12月后再行皮肤磨削术或激光磨皮术(激光换肤术)等疗法。近来的前瞻性小规模干预研究未发现正服用或近期服用异维A酸的患者在进行化学剥脱或皮肤磨削术后有异常瘢痕形成。亦有回顾性研究及病例报告显示,激光脱毛、脉冲染料激光及二氧化碳激光是安全的。虽然选择性物理治疗应尽可能延迟6-12月进行,但具体情况应视个体而定。

    众所周知,异维A酸具有致畸性,并有维A酸胚胎病的风险。对于每位可能服用异维A酸的育龄期女性,每次就诊时,均应详细告知各种可行的避孕措施。

    尽管临床应用已久,粉刺清除术治疗痤疮效果的证据有限。

    现有研究提示化学剥脱可能改善痤疮,不过缺乏与安慰剂或化学剥脱术对照的大样本多中心双盲试验。乙醇酸及水杨酸化学剥脱可能对非炎症性(粉刺)皮损有帮助,但需要多次治疗,且效果不持久。本工作组认为,化学剥脱对粉刺性痤疮可能有轻微改善。

    一些激光及光学设备可能对痤疮有效,但需进一步研究。现有多种激光治疗痤疮的研究,包括脉冲染料激光、磷酸氧钛钾(KTP)激光、点阵与非点阵红外激光及CO2点阵激光。

    在所有激光及光学器械中,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的研究证据最多。

    皮损内注射曲安西龙是一项常用技术,用于痤疮患者较大的结节性皮损,治疗后可较快改善并减轻疼痛。治疗可能出现局部萎缩、系统吸收及肾功能抑制,降低药物浓度、减少注射量可减少这些副作用。
    第(2/3)页